《孟子》感言集之189:君子不耕而食

作者: 余超林AIA财富管家 | 来源:发表于2018-11-29 08:10 被阅读30次
    《孟子》感言集之189:君子不耕而食

        早起,高声朗诵《孟子.尽心章句上下》,其中对于公孙丑提出的“君子不耕而食”颇有感触,这使我想到的一种社会现象,人们总认为某人不干体力活,只是坐在那里耍耍嘴皮子,就有钱赚了,觉得太不公平,这个不是吃剥削吗?孟子就这个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君子住在这个国家,如果得到任用,那么整个国家获得一种安宁富裕尊贵荣耀,年轻人也会向他学习,变得更加孝顺父母、敬爱兄长,这样的人,为国家带来这么大的改变,作出这么大贡献?难道就是白吃饭吗?由于眼界不一样,人人对于同一种现象,理解层度完全不一样。

    原文如下:

            公孙丑曰:“诗曰‘不素餐兮’,君子之不耕而食,何也?”

      孟子曰:君子居是国也,其君用之,则安富尊荣;其子弟从之,则孝弟忠信。‘不素餐兮’,孰大于是?”

    大意是:

            公孙丑说:“《诗经》说:‘不白吃饭啊。’君子不耕种却可得食,这是为什么?”

          孟子说:“君子居住在一个国家,国君任用他,这个国家便会安宁、富足、尊贵、荣耀;少年子弟追随他,便会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忠实守信。‘不白吃饭啊,’还有比这大的贡献吗?”

    个人看法:

            人的劳动是分为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

            古代人的社会分工:士农工商;

            士是读书人,要求取功名,所谓士大夫阶层就是社会的中上层,仅次于贵族阶层与最高统治阶层;

          其次是农,就是农民,由于生产力不发达,农民耕地就非常重要,农业丰收,整个国家就有足够粮食,手里有粮心里不慌。农民的地位仅此士大夫。

          在农民之后就是搞手工制作的工人与搞贸易流通的商人。所以,在春秋战国时代,人们更看重的是“耕”而食;

          如果我们仅仅看重耕而食,我们就看不到整个社会其实是无数人的分工协作的结果。一个农民体力劳动做的再好,也比不上袁隆平发明杂交水稻的 贡献大,同样一个努力耕种的人,他的收成贡献肯定不如一个对全国产生积极影响的学者君子来得大!

          所以,所谓“君子不耕而食”只是一种人们以个体狭隘看问题的结果!在一个“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巨大分工协作的社会,高难度的智慧型工作绝对比简单的体力劳动产生的效益要大得多!

    余超林早读《孟子》感言集之189:君子不耕而食

    2018-11-29 于上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孟子》感言集之189:君子不耕而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hqxc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