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1956820/d3327b55f056e611.jpg)
因一次机缘,一份意愿,还有一些想法,我于半年前开启了简书之旅。
除了坚持每周用笨拙的文笔写一些文字外,空闲时间也会浏览拜读简友们的文章,读到好文或有感触的文章,除了点赞,有时候还会评论,发表自己的想法,或鼓励或祝福。
同样我也会收到一些简友们的建议和鼓励,简友们来自五湖四海,天南地北,大多数简友不曾相识,却因写文或惺惺相惜,或逐渐熟络,亦或是一文而过依旧陌生。大家在简书平台上各自笔耕,相互鼓励,也在彼此的文字中相互学习借鉴。我们会在别人的文章里,收获属于自己的感悟。有激励,有感动,有温暖,有悲伤,有感慨,有警醒......大多的时候,我们就在这样积极友好的环境里各自前行,各自成长。突然有一天,有人在我曾经给一个简友文章的留言里,回应评论,语言充满了攻击性,还对作者进行了人身抵毁。![](https://img.haomeiwen.com/i11956820/0538c40f2ad7a3a9.jpg)
原文作者以第一人称写了一个经历,不知道是作者亲身经历还是别人的故事。
我无意中读到该文章,一时感慨,留言了几句话。原话以下:“生活总是一地鸡毛,不在其中不知其苦,所幸家人终于看到你的付出,懂得珍惜你了,这是最好的结果,愿往后余生安好!”后来我的评论也先后被其他好几位简友点赞,如今评论的那位“花嗳嗳”者,本意是评论作者,却不知道为何要在我的留言里评论。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生活经历,你不是我,我也不是你,都不曾经历过各自的人生,我不懂你的痛,你也不明我的苦。特别是对于生命中不曾有过交集的人,大家没有一毛钱关系,你不曾为别人的生活负责,别人也不曾影响或破坏过你的人生。我认为我们都没有资格对他人的人生说三道四,更无权利去指责和抵毁他人,更不能去恶意的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我们又不是法官,又有什么权利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绑架别人呢?对他人,不管是文章还是生活,我们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甚至提出中肯的建议,但前提应该是基于善意友好之上的。通过读了别人的一篇文章,对他人都谈不上了解,就上纲上线的对他人抨击,不顾自己的言论是否会对他人造成伤害,我认为这种行为,本身就是用言语暴力去攻击伤害他人。我不想呈口舌之快,与这样的人作口舌之争,于是我选择无视,不作任何回应。没想到后来一个路过看到评论的简友,看不惯,与同样暴力的言词回应了那位“花嗳嗳”。很快花嗳嗳@我,言语更加恶劣的攻击了我和家人。我一大清早的醒来,拿起手机第一时间便看到那条,应该我人生以来被人骂得最狠的话。大脑第一时间是懵的状态,反应过来时,内心颇不舒服,莫名其妙的被人乱骂一通,情绪也有点生气。刚开始我很想回应于她,可是我的理智告诉我,不要和那样的人一般见识,总不能被恶狗咬了,你也要咬回去。而且只要我一回应,对方肯定会骂得越来越不甚的,我再有理再无辜也说不过她,毕竟我们不是一类人,而我更不想成为她。索性不屑一顾,索性不与傻瓜论对错,如此见识之人不值得浪费我的时间和精力去回应啊。
对于那些只顾自己口舌之快,随意攻击他人的健盘客,对付他们最厉害的招式,我想就是无视他们。
记得《奇葩说》有一期的节目,也是关于网络上健盘客的话题辩论。节目中陈铭老师也就网络暴力讲了他亲身经历,去年六一儿童节,他在微博上发了一条“六一快乐”,并上传了和女儿的照片。没想到有人在下面评论,“这娃长得真丑,基因强大........”一翻恶意的攻击孩子和家人。作为父亲,陈铭老师当时脑子一热,拿起手机正要回应之际,被他太太制止:你骂他,你就和他没有区别了。互联网时代,人们随时随地都能上网,网络便利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交流,但同时也滋生了一些不良现象。总有一些好事之徒,或为一己之私,或仅为自己口舌之快,甚有之无事生非者。他们利用互联网之便利,制造网络暴力,肆意攻击,随意抵毁,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就对他人进行指责、谩骂,甚至人肉搜查。网络暴力带给他人的伤害,我们或许不曾都亲历过,但一定耳闻目睹过,它的伤害力有时候不亚于刀枪对身体的伤害。网络暴力,如若我们无法远离,那就无视吧。不与傻瓜论对错,不与网络暴徒费口舌。我们能做到的就是做好自己,用道德来约束自己的行为。我只愿一生努力做一个温暖纯良,不舍爱与自由的人,然后选择同样的人为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