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哲学是从知识的普遍必然性开始的,不同的是他并不怀疑普遍必然性原则存在,他认为自己要做的是为已有的科学知识寻求其可能性条件,并划定科学知识的范围,从而为科学重新奠定牢固的基础。为了说明这一点,康德主张“调和”经验论和唯理论。他一方面赞同经验论的观点,即我们的一切知识都是经验知识,离开经验我们没有任何知识;另一方面,也赞同唯理论对经验论的批评:对科学知识来说仅有经验是不够的,它们的普遍必然性只能是先天的。他认为,按时间先后说,先于经验我们没有知识,我们的一切知识都从经验开始,但并不能说一切知识都来自经验,因为在经验中就已经有先天知识的成分了,否则经验本身也不能形成。显然,康德认为,普遍必然性的知识是由我们的经验和我们的认识能力共同构成的。
对人类认识能力本身的这种分析就进入了认识论的领域,因为这种分析本身已经是一种认识。在他看来,一切知识都基于判断,因为单个的表象或概念是无所谓真假的,只有把两个表象或概念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判断(如“这朵花是红的”),才有真假问题,才构成知识。判断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分析判断,一类是综合判断。康德把研究感性先天形式的理论称为“先验感性论”。康德把知性看作认识的第二阶段,认识从感性进到知性是必然的。在知性阶段,知性把感性提供的分散而无联系的材料综合统一起来,使之获得知识的意义,成为有意义的思想,从而产生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的科学知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