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山坡小屋是我的桃花源,那么,沿着陡坡慢慢踱下去,那里就是人间烟火荟萃的地方。
从前看北方作家的书,里面有一个词,“赶集”。不知道意思,冲着字面猜,好像是很多人赶往一处去,后来听老师解释,我的猜想倒不失为正确,只是没猜到目的。到了大学,寝室的山东同学讲的更生动,说她家乡的小镇,一周一次集会,后来改成三天一次,家里有多余的蔬菜、粮食,或者其他吃不完的都可以拉到镇上卖,想买东西的人也是这一天去,买卖双方汇聚一处,自然地形成了一个集市,就称作“赶集”了。听着像原始的物物交换的延伸与发展,不过小孩子可不管这些,期待这一天像期待过年一样,寻觅惦记已久的吃食,向往人头攒动的热闹。同学说大集前一天就在被窝里激动得发抖,掰着指头盘算要买的东西,“那会吃的最多的就是番茄,便宜,一块钱两块钱一堆,许多东西都这么按堆卖,不用秤。猪肉是奢侈品,刚开始没有冰箱,尤其到夏天,一块肉要吃三五天,只好用盐腌起来,腌得特别咸,用竹篮挂在高处通风,只有买来的第一天能吃上新鲜的……”
一个走出家门就能买到任何东西的孩子是不太能理解这种生活的,那会听同学讲述我就听得很认真,一次次想象大集的场景,力求一次比一次生动和真实。现在真到了这样一个地方,更加惊异于这一天的奇妙,我虽然不至于在人群中兴奋得手舞足蹈,但紧闭的嘴唇下,我的心因好奇而产生的激荡那样明显。
农民伯伯的美学,好看吧~大集时物品的海洋,各种用来交换的物品都可能在这一天出现,但它并不杂乱,每一类货品都有自己的交易区,它们按着古老的约定聚在一处,琳琅满目的商品就自然分成了“水果市”“家禽市”“中药市”“木炭市”……我在黔东南的大集上才突然明白木兰从军前为什么要“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此前一直不理解,购置几样骑马用具而已,何至于跑遍整个市场,想来那会的市场与如今的大集一样,每类物品有指定的买卖区域,东市是“马市”,西市是“皮革市”吧,而我一直认为这种写法只是增强诗歌韵律的需要,说浅白点就是为了读起来朗朗上口罢了。
南宋临安都城流行一首童谣,“武林门外鱼担儿,艮山门外丝篮儿,凤山门外跑马儿,清泰门外盐担儿,候潮门外酒坛儿,清波门外柴担儿,涌金门外划船儿,钱塘门外香袋儿,庆春门外粪担儿。”此外,还有周必大《二老堂杂志记载》:“车驾行在临安,土人谚云:东门菜,西门水,南门柴,北门米。盖东门绝无民居,弥望皆菜圃;西门则引湖水注城中,以小舟散给坊市;严州富阳之柴聚于江下,由南门入;苏、湖米则来自北关云。”这两首短歌谣都高度概括了宋时各个城门附近的集中物产。
其实现代城市规划也有这样的特点,旧货部、咖啡巷、小商品市场、服装一条街,很多还因此出了名,北京的琉璃厂,杭州的武林路女装街,武汉的户部巷,西安的回民街……大型菜场或者超市就更看得出这种集中布局,鱼摊、肉铺、菜贩、熟食都各有各的地块,采买东西轻车熟路,方便省时。古人的智慧历尽千秋万代都金光熠熠,后辈子孙真与有荣焉。
野蜂蜜在这片多雨的土地上,印象中好多次大集都在雨水朦胧中。大集,像这个民族的节日,没有东西能阻挡百姓的兴高采烈。他们坐着拥挤的乡村客车,沿着摇摇摆摆的盘山路,从下面的村寨一路逶迤而来,带来了生长在山林间的蔬菜水果、鸡鸭猪羊。他们的面色黝黑,笑容腼腆,连带的担子里的蔬果也纯真起来。
土地那样珍惜,海洋那样遥远,山间一路奔冲而来的水流又将可能出现的鱼儿漩得晕头转向,不知何处去也,所以这儿的食物一直单一又珍贵。大集上常常摆放着的就是青菜、白菜、卷心菜、黄豆、豇豆、四季豆、萝卜、番茄、小土豆,肉类一般就是“老三样”——鸡、鸭、猪,羊肉与牛肉冬季比较多。
食材的纯粹自不必说,静静伫立山中,在远离城市的山林间吸收日月精华,按着自然的节拍一点点长大,清晨从山上步入人间,低着露水的样子怎能不叫人爱怜?纵是印象里一贯臭烘烘的牲畜家禽,也因归隐山林,嚼食鲜草,而变得干净可爱,肉质清香,平时一向不待见肉类的人,也要忍不住尝几块。只是对于我这个离海两小时,顿顿少不了水产的孩子来说,市场上见不着鱼虾海鲜的日子着实难过。
倒不是一条鱼没有,贵州有一种鱼极富盛名——稻花鱼。还没来黔东南之前,陈晓卿的《舌尖上的中国》就将它带到了全世界。
贵州稻花鱼山区的“小平原”太珍贵了,苗人连建房子都舍不得占用,只选择坡地搭吊脚楼,少有的平地都用来种稻子,植蔬菜,为了争取空间利用最大化,稻田还兼做“鱼塘”,春天插秧,鱼苗就和秧苗一起投放到了田里。水稻开花落下的花粉,田间飞翔落水的昆虫,都是上好的鱼食,而鱼儿的排泄物又成了水稻的好养料。到了秋天,干了一天的农活,从田间抓几条回家制酸汤鱼,是难得的美味。我在学生的作文里见过他们对这道酸酸辣辣的记忆如何垂涎欲滴,又如何怀想期待——因为稻花鱼的收获就意味着父母的回归。每年水稻收割前,抽干田水,农民将养了一年的鱼儿全部捕起,清洗干净晾干后抹上厚厚的辣子,一条一条整齐地叠放进瓦罐,封好口子。这样做出来的鱼可以存放许久,被称为“腌鱼”,当地人称“an”鱼。腌鱼口感紧实,味质酸香,在腌制发酵过程中退除了腥味,又稍带一丝鲜辣,别具特色,年三十的餐桌上有一盘地道纯正的腌鱼,大家都会交口称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