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话题无关英语,甚至无关国内的任何学科知识,但却是孩子,乃至我们家长,一生都绕不开的话题----对金钱的认识和掌控,即个人的财商培养。
1. 遭遇新推销
每天放学的时候,幼儿园门口会有各式商家设摊招揽生意,有各类培训机构招生、卖玩具、零食…
因为之前有经验,每回有推销人员主动搭讪,儿子就会一本正经的回绝:谢谢,不用。 完全一副小大人的成熟模样。
可是今天情况有些不同,一位工作人员拦住我们问:“您好,要不要办张信用卡?"
儿子顿时一愣:“妈妈, 什么是信用卡?”
自打他开始认识数字后,我就会有意无意的跟他讨论钱的问题:包括认识人民币,钱从哪里来,银行做什么的,商品的价格比较,打折,动画片中间为什么有广告等概念。而且我一直认为孩子主动提问题的时候,也是他最想接收新信息新知识的机会,所以这次既然他提出来这个问题了,我决定跟他一路上好好聊聊信用卡和提前消费的概念。
2.关于信用卡
比如你现在想买辆自行车,要花费1000元,可是你现在只有500元,你还差多少钱?
“500元”儿子很肯定的回答
“那么现在你有三种选择:
1. 现在不买自行车,等新年爸爸一次性给你零花钱的时候再去买
2. 跟别人借钱马上去买
3. 自己去挣500元去买,但是你现在还小,没有能力自己挣钱,所以这个方案不可行。
“我就要马上就买,谁会借钱给我呢?你和爸爸会把明年的零花钱先借给我吗?”
“不会。但是如果你有一张信用卡的话,你就可以向银行借钱了”
“这么棒啊,那我要办信用卡,我们马上回去阿姨那里办信用卡”
“先别着急。 银行不会白白把钱借给你用的。如果你这个月借了钱,下个月就要准时把钱还给银行。如果到时间还不还钱的话,银行就会收你利息”
“什么是利息,妈妈?”
“利息就是钱生的小钱宝宝,比如你借了500元,下个月时间一到,银行就会通知你说,小朋友你要还钱了,一共要还500元;再过一个月还不还钱,银行就再通知你,小朋友该还钱啦,一共要还510元,额外增加的10元就是你要给银行的利息。而且如果一直不还,利息会一直增加,到时候你借了500元,如果一直欠不还的话,你的应还款增加到600元甚至更多。”
(为了便于孩子理解,所有的金额均虚拟,采用整数)
“那我如果一直不还呢”
“那银行就会去法院里起诉,让警察把你抓起来。而且如果你欠钱不还,信用不好的话,以后你遇到急需用钱的时候,就再也没有银行愿意借钱给你啦。”
“这么可怕的呀,那我要好好想想要不要向银行借钱了”
本来我想继续跟孩子解释借钱消费和投资的区别,一个六岁不到孩子能从最开始的马上要办卡转变到要仔细想想要不要向银行借钱,基本上这次的教育目的已经达到了。
3.结语
在我国,目前基础教育所设立的各门学科中,从没有对孩子们进行过财商教育。这也许是受了中国一句老话“君子言义,小人言利”的影响,人们总觉得孩子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离金钱越远越好;至于理财能力,长大了可以无师自通。似乎只有这样学习才能专心,才能纯洁心灵。我们这代人的父母或者务农或者是国企工人,理财的概念接近于空白,但是孩子们将来要面对很多财务方面的问题。中国的家长的传统思想里就喜欢给孩子留钱留产业,以保障他们一辈子衣食无忧。可是一辈子那么长,我们的孩子能在我们给他们建立的金钱城堡里无忧无虑的生活一辈子吗?金钱是把双刃剑,处理得当,父母的积累就是他们实现自我价值的垫脚石;处理不当,金钱反而是他们的绊脚石,多少富二代,官二代失去奋斗的动力和目标,整天无所事事。最近频繁见诸媒体头条的“裸贷风波”也反映了大学生普遍缺乏财商教育的严重后果,面对这么可怕的高利贷式的借款条件,作为成年人的大学生们怎么不考虑下能否承受这种滚雪球式的还贷方式。
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财商规划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要避讳和孩子谈钱,谈经济,谈理财,钱的确不是万能的,但是在这个高度商业化的社会里,你或许向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意生活,但是没有金钱的保障,你的诗意生活也许只能存在自己的精神家园里。
本文由好玩妈妈发布于2017年4月17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