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看到一个新闻:某县小学开展帮扶贫困生的活动,要求被叫到名字的小学生上台领取补助物品,书包文具盒之类的,坐在台上的校领导、县领导个个笑容可鞠,可是排着队上去的孩子们却显得有些失落。
在全校同学的众目睽睽之下,被冠之以“贫困生”标签的孩子们心里阴影面积究竟有多大?组织这场活动的人选择视而不见,充当好人的领导们自然也乐得忽略。
然而,我却一下子跌入了回忆里,不禁反思起一件小事来。
记得小学一年级的冬天,班上转来一个小男孩,瘦瘦小小的,看样子还没我高,大家都已经穿上厚厚的冬衣了,而他依旧只穿两件套,小脸经常冻得红扑扑的,小手也冻得尽是皴裂,他刺溜刺溜吸着鼻涕的声音从来也没断过。
有天,班主任借着开班会,把这个小男孩叫到自己身边,当着他的面儿,语重心长地告诉大家:这个小男孩家境不太好,还有一个后妈。并且老师公开表示,希望我们这些同班的小朋友能够捐助一些东西给他,好帮他度过这个寒冷的冬天。
我不记得男孩当时的神态,只依稀记得没过多久,各种手套、保温杯,甚至玩具齐刷刷的堆在了小男孩的桌子上。作为班长的我,还把自己穿小的棉袄带来给他,虽然是放学后追着他满操场的跑,他才勉强接受的,但我依旧很开心,一度把这件事儿作为向爸妈炫耀的谈资。
一年级,正是听老师话的年纪,也是最爱助人为乐的年纪,当然亦是自尊心刚刚开始萌生的年纪。
当小伙伴们聚在一起手舞足蹈的讨论自己都送了什么东西给小男孩的时候,我们都忽略了那个小小的身影。
没有等到寒假来临,小男孩就从大家的身边悄无声息的消失了。
由于老师什么都没解释,班上开始有各种传闻,什么他的继母不让他上学了,什么他家搬家了,又或是他转到别的学校去了,我比较信服的是第一种说法,因为童话故事里的后妈都相当的不近人情,另外我隐隐觉得可能是自己硬塞给他的棉袄害了他。
没有下文,没有答案,小男孩走了,留下了一个未解之谜。这个谜团困扰了我好多年,我甚至开始自责自己的莽撞。
直到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慢慢的懂得了一些人情世故,也从孔子的那句名言——贫者,不食嗟来之食——里得到一些感悟。
原来那个莽撞的人不是我,而是看似热心和善的班主任。她以成人的视角,把助人为乐当成道德的至高点,却忽略了一个小孩脆弱敏感的内心。你用高高在上的姿态,将不幸者的不幸毫无顾忌的宣之于众,美其名曰是帮助,但事实上却比视而不见带来的伤害更为可怕。一个自利的人,在接受别人平等的帮助前尚且要考虑一番,何况是施舍?这当是人特有的尊严。
小学课本里就有一篇名为《尊严》的文章,讲的是石油大亨哈利当年逃荒到南部庄园,本身已经饥渴难耐,但是他依旧拒绝了庄园主递来的面包与牛奶,坚持为庄园主打理好园子,再来享受食物,因为他深知尊严是做人的底线 。
我经常路过的地下通道里,有个拉二胡的老爷爷,他虽是出来乞讨,但从来不见他说出什么“给点儿钱吧”“行行好吧”之类的话,寒来暑往,他只是默默专注于他的乐器。我想这也是一个乞讨者最后想守住的东西——尊严。
我们之中没有谁是圣人,我们也没有那么多的至善至德可以讲,我们有的仅是一点儿对他人的尊重。发善心,做好事,如果不注意方法,那么它不仅会流于形式,变为形象工程,也会是“甲之蜜糖,乙之砒霜”,对于被帮助的人来说更像是光天化日下的羞辱,这比直接了当的伤害还要戳人心。
你若是真的想帮助别人,又或者想通过帮助别人拥有好人缘,不如先学会尊重别人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