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说:语言、文化摆渡者

作者: 张静静静静 | 来源:发表于2021-03-08 14:32 被阅读0次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全世界有7000种语言。这些不同的语言之间想要文化交流,需要进行各种语言之间互相翻译。

古代的翻译家有很特别的名字:“象胥”“舌人”但是,真正拉开世界翻译史帷幕的,不是“象胥”“舌人”。

大家可能很难猜到是哪个群体——是僧侣与传教士。僧侣和传教士翻译出来的《圣经》是世界上翻译语种最多的书籍,已经被译成两千多种语言了。

里面讲了一个关于语言的故事,说的是人类的祖先最开始讲的是同一种语言,当时人类联合起来准备修建造一座通往天堂的巴别塔。没想到此举惊动了上帝。上帝一看,这怎么得了,他们连修巴别塔这么难的事都能做到,以后还不逆天了吗!

所以上帝想了个办法,把人类的语言改变成很多种,这样他们没法交流,就不能继续建造了。后来,巴别塔的建造就半途而废了。

你们看,这就是语言统一的力量,连上帝都害怕。也难怪秦始皇为了统一文字下那么大工夫了。

《圣经》的翻译“钦定本”,是54个僧侣奉命翻译出来的,一共耗时7年。大家有没有觉得时间巨长?

不过这都是小意思!

来看看我们帅气、坚定、博学的玄奘师父,为了取回佛经,只身前往天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后来历经19年,笔不停挥,“三更暂眠,五更复起”,这才翻译完,绝笔之后只一个月就圆寂了。翻译出来的也算是佛经的钦定本:《瑜伽师地论》。

尽管很多人觉得自己与佛教没有任何一丁点关系,但是他们每天都在使用佛经里面的词语,比如世界、刹那、瞬间、如来、观音、西天等。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我们现在汉字的拼音“四声”、“平仄”就是来源于佛经。

现在好了,世界人民都与佛经联系在一起了…

季羡林曾经形象地比喻翻译对于名族文化的重要性,他说:中华文化这条长河,有水满的时候,也有水少的时候,但却从未枯竭。原因就是有新水注入。这个新水说的就是翻译作品,不断翻译新的作品,被传播、学习,使中华文化持续更新发展。

艾蒂安·多雷被后人称为“文艺复兴时期第一位殉道者”的,就是一位翻译者。

甲午战争后,严复翻译《天演论》所产生的社会影响,也激励了国民奋起抗争、救国保种。

清末民初,翻译小说盛行,引导民众反对封建礼教、发展民主科学、破除迷信愚昧”的“变异基因”,为新文化运动的爆发营造了必要的氛围和基础。

现代翻译已经很平民化了,很多爱好者去翻译影视剧、诗歌等,他们所扮演的角色就像是世界文化的推介者。

现在的机器翻译就是为了让大家不用再费力学习外语就可以与世界上的每个人交流沟通。有人预计到2029年,机器翻译就会达到同声翻译的水平。我还挺期待的,因为这样就可以轻松读全世界的好书了。

巴别塔的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哪天实现了呢?

相关文章

  • 趣说:语言、文化摆渡者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全世界有7000种语言。这些不同的语言之间想要文化交流,需要进行各种语言之间互相翻译。 ...

  • 摆渡者说

    【摆渡者说】 这些年来,在两座山之间,你和你的渡船就像一枚棋子移来移去,岁月像江水一样流过,每隔两年,老旧的渡船都...

  • 趣说“小文化”

    俗话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在我这个俗人眼里这个江湖如同一种文化! 例如:那些江湖术语!八仙迎客、大吹法螺…。 ...

  • 趣说家庭语言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催。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

  • 《莫之小行草》叙陈正甫会心集(袁宏道)

    世人所难得者唯趣。趣如山上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光,女中之态,虽善说 者不能一语,唯会心者知之。今之人,慕趣 之名...

  • 统编六年级语文培训(下半场)

    得言,得法,得趣(学一篇文章,从字里行间感受情趣,意趣,生发出的情趣)高尔基说:是语言的文化。 老师不要做出力不讨...

  • 2019-07-12

    得言,得法,得趣(学一篇文章,从字里行间感受情趣,意趣,生发出的情趣)高尔基说:是语言的文化。 老师不要做出力不讨...

  • 摆渡人

    摆渡的人 亦是自渡 只因,摆渡者亦在其中 这条溪水 你是摆渡者 我仅是渡人 亦或,相反

  • 早安分享20210112——灵魂的摆渡者

    灵魂的摆渡者 没有乘风破浪的风险; 灵魂的摆渡者 无需披荆斩棘的勇气; 灵魂的摆渡者, 不用暗渡陈仓的技巧; 灵魂...

  • 摆渡者

    灵魂摆渡人 周末,一家人在外面餐厅里吃饭,儿子又突发奇想问我:“妈妈,我们为什么总是等绿灯亮起才过马路;总是要把垃...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趣说:语言、文化摆渡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impq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