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民广场每天写1000字更文800字点赞
古文观止 || 子产论政宽猛(三)

古文观止 || 子产论政宽猛(三)

作者: 碧彧 | 来源:发表于2024-02-09 11:06 被阅读0次

昨天我们讲到,子产在临终前曾叮嘱太叔,在他执政郑国后不要施宽政,应施以猛政。

但施行猛政的目的不是用猛政压迫百姓,而是让百姓免受伤害。

但太叔心慈面软,当他执政后,认为还是与人为善更好,所以就没有遵从子产的嘱托,而是施以宽政。

结果,郑国盗匪横行,社会治安变得混乱。

这时太叔后悔了,后悔当初没有遵从子产的嘱托。

于是他下令发兵剿匪,盗匪都被杀了,这一招杀鸡儆猴效果明显,其它盗匪见状,再不敢肆意妄为,郑国治安慢慢地好起来。

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子产的高明之处,如果太叔执政之初就施以猛政,盗匪就不会如此猖獗,那么也就不会有后来的发兵剿匪,更不会死那么多人。所以猛就是宽,宽就是猛。

后来,孔子听说了这件事。

仲尼曰:“善哉!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

孔子说:“好啊!政策宽厚民众就会怠慢,以为政府奈何不了自己,就会胡作非为。一旦百姓开始肆意妄为,政府就必然下猛料加以治理。

施猛政 ,百姓就会受到伤害,百姓无法忍受了,就要用宽政安抚百姓。

孔子的这句“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是一种辩证的观点,也就是刚柔相济,二者相互配合,这样才能政兴人和。

用宽大来调和严厉;用严厉来补充宽大,政治因此而调和。

《诗》曰:‘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施之以宽也。‘

《诗经》中说:“百姓很劳累,要给百姓修养生息的机会;赐予城中的民众恩惠,用来安抚四方。”这是施与民众以宽厚啊。

毋从诡随,以谨无良;式遏寇虐,惨不畏明。’纠之以猛也。

《诗经》中还说:“不要放纵奸诈,用来防范邪恶;遏止盗贼肆虐,恶毒是不害怕美好的。”这是用刚猛来纠正啊。

就是说,对付那些奸佞之人,要还之以颜色,用宽厚的手段是没用的,他们不怕。所以说,在施以宽政的同时也需要猛政来辅助。

柔远能迩,以定我王。平之以和也。

用宽柔的政策可以把远方的百姓吸引过来,这样,国家就更稳定。这是用和缓的政策来使民众平安祥和啊,也就是说,用和来平定四方。

又曰:‘不竞不絿,不刚不柔,布政优优,百禄是遒。’和之至也。”

《诗经》当中还说:”不争斗不急躁,不刚猛不柔弱,实施政策平和,所有的福祉汇集过来。这是和平的极致啊。”

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

等到子产逝世,孔子听说了,哭泣道:“他是古代圣贤继承人啊。”

子产执政二十年,内政外交都政绩卓著。“宽猛相济”的主张是他首先提出来的,对后世影响很大。

他所说的“猛”,实际是为了预防犯罪,重点还是“宽”,所以得到孔子的赞赏。

其实,事物本来是错综复杂的,宽与猛都不是绝对的而是互相渗透的,无论立法执法,都应斟酌情理,宽严结合。

备注: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2. 文章部分释义及赏析资料来自网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古文观止 || 子产论政宽猛(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jdha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