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教与学(二)评课

教与学(二)评课

作者: 会宁248南有亮 | 来源:发表于2022-07-06 19:05 被阅读0次

    要有一个坚持了很多年的工作习惯:写工作反思。可以时常对自己说:“想的跟看的不一样,写的跟想的又不一样,一定要通过写来反思,不断提高自己。”

    要通过“走出去”学和“请进来”讲相结合、“个人自学”和“集体研讨”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新课程的研究。提出“做真教研,真做教研”的理念,构建了学科组团带头、蹲点领导参加、学科教师全员参与、“高看低做,循环闭合;归纳演绎,互相渗透”的学习研究模式,推广主题教研活动,赢得大家的高度认同,并且亲自蹲点,按期参加学科教研活动。

    以评课为例:

    评课是一项常规教研活动,是贯穿教师职业全程的教学基本功,能够反映出教师对教学本质的理解程度以及对课堂教学现象的洞察、判断和价值取向能力,是教师获取思想补给、完善教学技艺、实现专业发展的有效方式。

    不论是水平略高的乡镇中心小学,还是稍逊一筹的村级小学,其评课活动的开展模式均为一个版本:主持人宣布评课开始,便会有几位勇敢的打开局面,但这样的良好开端并不常见,正常情况下是一片沉默,无奈之余,只好按座位依次发言,就好似老师点名让学生回答问题一般,不论好坏,前面的总能道出一些心中的感慨,可越到后头,话语也就越发简短,更有甚者会以“我看到的前面的几位都已经说了”的理由婉言拒绝。

    没有主题,就没有了问题驱动和目标导向,大家各自为阵,零星散点式的发言如同一盘散沙缺少聚合力;没有课前的相关知识储备,大家的思想、观念、方法仍然处于原有的状态,评的简单、浅显了,他人借鉴的势必有限;没有关键点相互交流、你我他碰撞式的探讨,大家发现的问题只是单个的存在,缺少了集体智慧的互补优化,个人的观点或多或少总有不尽之处,方法再好也会因视野的有限缺乏普遍性;没有有效延伸、跟踪评价,将活动终结于评的结束,课堂上发现的问题,评课中找到的方法,都将失去意义。评课不仅仅是诊断,更重要的是治疗,评课的效益就应该体现在之后的教学中。

    因此,评课活动要以问题为中心,以解决问题为主线,以改进教学意识与行为为目标,以相关联的延续性活动逐层推进,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真正实现以评促改、评改融通的价值。

    抓准出发点。评课开展的首要一步就是依据实际情况确定需要解决的教学问题,有了主题,教师的行动就有了明确方向,有针对性的预习相关知识,能够定位准听课的视野,抓住记录的重点,听的认真了,记得详细了,评课时就可以围绕中心,有话可说,没有了以往漫无目的散点式评价,大家都将思考聚于同一焦点,就会汇集出太阳灶般的亮点,则更有利于问题的集中解决。

    带面。由于教师在听课前进行了知识储备,同一问题较之前会晓得更多,即便这样,就个体而言了解的肯定有限,加之认知水平的层次不齐理解会有所不同,掌握的也存在多少、深浅差异,但评课时大家你言我语、讨论辩解、互相弥补、群体优化,就会让知识点围绕主题有效向纵深扩展延伸,大家也会从中了解领悟到更多,从而共同实现对教学某一方面更深刻全面的内化,找到解决问题更为有效的办法。

    延伸。评课不是结束,而是活动延续的推进剂。将评课所得实践于之后的课堂,用新方法尝试解决教学中的问题,看看效果如何,如若跟预想的有所出入,说明还需完善。只有来源于实践却又经得起实践检验的教学方法才是最科学有效的,也只有这样经历不断磨练的评课活动才能正真起到优化教学的作用。

    拔高。当教师将评课所得有效运用于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新的方法便深深扎根于脑海中,但这些是局限于实际操作层面,此时可以让教师通过撰写案例、论文等形成成果性的东西,从而拔高一截,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有助于加深教师对教学本质的理解,有利于教师教学行为和教学意识的互相联系、互相促进,并内化为相对成熟的教学思想,渗透于今后的专业活动中,逐步起到优化教学行为的作用。

    对于教师来说,最好的成长就是自然的加速状态。评课活动可以让老师在自己非常熟悉的模式中去阅读他人的专业活动,解读专业内涵,启发自我的专业思考,这样的实践性研修老师更容易融入其中,老师的投入度和效果都能有保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教与学(二)评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jiyb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