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今是个万众图像狂欢的时代。
全世界每年晒出的照片已超过了千亿张。
“朋友圈”形形色色的照片,可能是主动,也可能是被动⋯⋯
1844年,两广总督耆英被晒出中国官员第一张个人照片。
虽由盛京将军调任,可耆英难算纯沈阳人,
那么,最早的沈阳人是怎么晒照片的?

沈阳人最初与照相邂逅到相欢,经历过许多沧桑和磨难。
尽管,现在尚不明确沈阳最早的照片拍摄时间,
但沈阳最早的照片,却是最早到此的外国人拍的。

上面这张照片,可能是沈阳最早的照片或之一。
沈阳最早在1840年左右已有外国传教士来活动了。
1878年,沈阳南关教堂落成,此照片是其正门局部。

早期所能见到的沈阳的照片,真的有限。

上面照片是1886年左右作品,图面是奉天东陵(福陵)南门,似乎进行了版画加工。
刊于1888年英国出版的《长白山:满洲旅行记及历史》一书。

上面身着羊毛棉长袍马褂的法国人,生活在辽中三台子(肖寨门镇),1887年去世。
他这张照片或许也是最早的照片之一。

此前,人们推测沈阳最早的照片,是上面司督阁拍的沈阳城角楼。
司督阁1883年才到沈阳,毕竟有点晚。

上面是沈阳南关教堂最早的全景图,好像照片加人工绘制。
这种“航拍视角”,在当时的教堂周围,根本找不到如此拍摄的制高点。

看看这一张拍于1895年南关城厢照片,沈阳城厢尚一片荒野。

这张1878年建的教堂照片,与1912年重建的比一下,两者的差别很大。

当时,纵目所及地处辽河平原的沈阳,
城市天际线上这是最好景点。

司督阁写奉天的书中也用了大量沈阳照片,但他的照片时间跨度大且末标拍摄时间。
其实,所谓最早的照片只是个概念。

当时人传说,洋人的照相机像是摄魂的妖怪。
大众根本不知道照相、摄影是干什么用的。

沈阳人对照相有自觉意识,已经是清末了。
1844年,耆英看到自己照片时,向拍照的法国人喊:多谢!多谢!
三十几年后,沈阳人才有了要晒照片的热情。

这张是清末奉天“万记照相”拍摄的一群女子的照片。
她们衣着虽时尚却带着浓厚的南方气息,这是群什么人?
早期走出礼教束缚,抛头露面照相的多是留洋女性、倡优伶人。

照片中的沈阳人叫文祥,是清廷军机大臣。
虽然他世居沈阳,照片是1868年至1875年间在北京拍的。

这个万记相照,虽不是奉天第一家,可也是鼎鼎大名。
1903年,沈阳四平街(中街)出现的第二家照相馆,称万记照相。

沈阳城第一家照相商号,1901年就中街开业了,叫永清照相。
1904年,奉天钟楼南“同芳照像”开张了,这是广东人邓华甫开的。
那时候许多照相馆都叫“楼”,因为所用的湿片曝光需要楼顶上天窗的自然光。

永清相馆是日本人永清文次郎和沙俄人联合建立,两年后永清就独自经营。
照相馆向朋友圈里分发自拍的风光、人物照刷存在、搞自宣。
但说永清号是沈阳的头一家照相馆,人们也是疑惑的。

早在光绪十六年(1890)日本人山下永幸在小西边门开设永信号,经营照相器材。
永信号也兼营黑白照相,是全城影响力较大的巨头。

1895年又有冈田商行、樫村洋行也经营照相器材。
商业和市场需求互为依存,沈阳人的拍照行为可能更早些。

清末的照相馆爱为客人“整景”,不断推陈布景花样。
洋楼、钟表、洋狗假景,还有古装、戏剧等等潮服。
西风东渐气象新了,客人喜欢啥照相馆就来啥!

永清照相馆也是奉天照相的一个奇迹。
三十年后,与永清同时的照相馆几乎都荡然无存,
而这个当年沙俄旅顺要塞司令部照相组临时工,却将生意开到了民国。

1919年,奉天有十三家照相馆。
老城有日本人的永清写真馆、岩山照相馆,附属地有加藤一心、山本、征矢野等共六家。
当时奉天照相业,日商在资金、技术都居垄断地位。

民国之后,越来越多的沈阳人爱上了摄影。
1914年,沈阳人自己开设的照相器材商店文雅斋成立了。

拍照片途径更宽,照相馆拍照送朋友成为时髦。
从大咖到平民都争这么着做,生怕落下。

此时,将自己的玉照当礼物赠人,是特别有身份的事。
也难怪,一张24英寸相片装裱后要十块大洋,决非一般人能问津。

张作霖、王永江、张学良等奉省要人,
都曾大量赠送自己的照片,以示友好。

表达友情互赠照片,男人们送起来特别欢。
想想今天人使劲地在社交媒体晒照片,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更干脆的是直接拉着朋友闺蜜一起照,省得互赠了。
两个好友在照相机前运足了表情,等待摄影师喊一、二、三⋯⋯有时要数到十几。

都怪当时感光速度太慢,师傅照时还要拍一下木板。
今天人说的“拍照”,据说就是这么来的。
慢归慢,可那时候的师傅叫一个有技术,片子绝对好看。

要说沈阳老照相馆拍人像哪家到位?
那时的沈阳人爱提宝华照相。
人家这个牌子在全国都是杠杠滴。

民国时沈阳的热闹地方要数北市场。
酒店多、洗浴多、戏园多⋯⋯总之是男人女人都厚。
北市有名的大观茶园,签约了不少曲艺院团,照相是种职业需求。

大观茶园门前路南,18经路西侧向前走就是宝华照相馆。
宝华相馆坐落北市场26纬路大街路南,门牌是56号。
这家照相馆开业之初,就是湿片感光。

他们摄影室是间用玻璃盖顶的房子。
采用自然光线照相曝光的手段。
一遇阴雨天就不营业,老沈阳人印象深刻。

那时候时已经有电,只因电压不稳照明灯闪烁,不如自然光稳定。
拍照时快门要通过皮球控制,相机镜头前还要套个盖子。
宝华出去的一个学徒,到乡下照相,没电就在墙上挖个洞照常拍片,这叫本事!

20世纪20年代后,照相才用上了人造光。
沈阳照相楼开始了全天侯“日夜照相”。
而此时照相再也不是达官显贵的专利,变成了件寻常事。

《奉天通志》载:沈阳有名有姓的照相馆就有45家。
叫啥名的都有:像馆、画楼、影相铺、照相楼、照相号、写真店等等。

这些名号都印在照片背板的正面下部或背面商标上,中英文夹杂,洋气。
沈阳北市人气旺,照相馆也扎堆。
宝华、兄弟、平安、华南、五强、新芳、精益、宝光等十几家照像馆。

这个些大小相馆,后来都公私合营为大好时光照相馆。

1949年以后的沈阳照相馆中,
当数“生生、大好时光、新中国、长江”四大天王。
这“四大”风雨离合,又是另一篇故事。
世事沧桑,人们总爱面对晒出已发黄的老照片,
感叹曾经叙述不尽的过往和惆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