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在上高中的时候,我和同学们在课间聊起小朋友的教育问题,总是信誓旦旦地说觉得他们学得太辛苦了,以后自己当了父母,他们想学就学,不想学就不学。
现在大概是十年的时间过去了,已经没有人敢再理直气壮地说出这样的“傻话”。当他们陆陆续续地成为了孩子的父母时,就开始操心地为孩子的事东奔西走,我的好闺蜜生下了漂亮的女儿,她现在就是一心忙着各种打听当地有没有靠谱的钢琴老师。
其实谁也说不清楚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究竟是哪一条线?孩子的出身本来就杂夹着太多的因素,除了他自己的自身硬条件之外,包括他所携带的颜值基因,身高基因,这决定着他以后在学校打篮球的时候可以收获多少异性的目光。还有就是他自带的性格基因,如果是男孩子,以后跟女孩子谈恋爱会不会被认为是直男。还包括父母给的一切,居住的城市规模,家庭的经济状况,甚至是所处的在社会的地位。
这么说来,其实这个起跑线在很大程度上是父母给的。除了以上所罗列的种种“硬实力”之外,还有至关重要的软实力就是来自父母的培养。很多父母只做到了“养”,但是培养其实是有三部分组成的。作为父母自身的修养,这是一面镜子;父母对于孩子的耐心程度,就是陪伴;父母对孩子的教育程度,能不能跟孩子一起成长。
教育学,心理学的被普及是从我们这一代人才逐渐开始的,也就是说,我们这一代人很多都没能那么幸运的遇到能够做到以上三点的父母,那时候的他们大多忙着养家糊口。理论上经济的大环境是在一点一点好起来的,其实不然,改革开放以后,总体的经济环境有了质的飞越。其实现在很多年轻的父母还是搞不懂要怎么要跟自己的小孩子相处,但是手头越来越宽裕的他们想到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孩子送去学习各种各样的特长。
他们真心觉得孩子的特长越多,以后的路就越宽,而且一个下午至少能给自己腾出两三个小时的盈余时间,果然没有用钱买不到的省心。但是我倒觉得,要培养孩子的第一步,就是家长要舍得花钱给自己“补习”。现在很流行孩子还在肚子里的时候,丈夫就陪着待产的母亲去各种各样的机构做着所谓的“培训”。可是却鲜少看到孩子出生后,父母还愿意继续“培训”。
这种“培训”是投资在自己身上的,它可以是父母去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也可以是学习各种跟心理学,教育学有关的知识。可以是报个培训班,也可以是简单到自己每天捧着书学习,做笔记或是在简书上每天的打卡日更。
一方面,很少有父母会真正意识到,自己跟孩子的成长应该是呈现同步的状态,父母对孩子而言是一面镜子。但是很多父母都只会打着麻将,追着剧呵斥自己的孩子要去学习,然后理直气壮地说因为自己是父母,所以可以不用学习。
另一方面,更容易培养起对孩子的耐心,很多父母其实并不热爱自己的工作,他们并没有从工作中获取多大的满足感,下班后看到满地狼藉时恨不得把孩子拎起来扔出去。特别是作为全职主妇的妈妈更是深受其害。因此,每周抽点时间放在自己身上,不失为明智的选择。它能调节父母的心智,也能在某种意义上拓宽他们看待养育孩子这件事的视角。
作为父母的一定要有自己的生活。我特别赞同的一句话就是,当孩子成为了家庭的中心时,这个家庭是不平衡的。
在《狗十三》里面被极度溺爱的李玩同父异母的弟弟很难不被养成废柴。这样的家庭有千千万万,但是溺爱其实并不代表用心的陪伴。真正的陪伴就是用耐心观察孩子情绪的全过程,耐心地加以引导。其实被溺爱的孩子之所以会被养成内里虚弱的很重要原因就是他其实没有被“真正看见”。
在《FT中文网》的推文里,我看到过一个父亲跟女儿在车上的对话,女儿跟父亲讲了两次因为跟同学的矛盾,老师出面,但处理方法截然不同的经历。当父亲的在认真聆听,然后一步步引导女儿说出真实想法,再跟她进一步地交流,尽可能地用在她的年纪可以理解的语言。
但是被溺爱的孩子没有这样的待遇。因为他的父亲很有可能是痛骂欺负他的同学以及那个处理事情相对没那么公正的老师,企图让孩子的心理更平衡一点。因为当父亲的不想再“看见”孩子心情不好。这就好比孩子吃不到糖果“嗷嗷”大哭,当父母的只是想快点拿到糖果“息事宁人”。
其实每个孩子自打出生后都会有需要被父母“看见”的先天需求。可是溺爱父母的孩子选择了无视,最终孩子长大后会任性的希望全世界以他自己为中心,因为他从未被“看见”。
父母要注重自我成长,要用耐心看见孩子的成长。而最关键的一步是尊重孩子的成长。
在欧美国家的很多亲子关系中,父母觉得自己只是哺育了这个孩子,在本质上他们是朋友的关系。所以在美剧中,当儿女的可能会直呼父母的名字,而不是称“爸爸妈妈”,并不是一种不尊重父母的表现。
对孩子的教育,不应该是时时刻刻地端着作为父母的姿态。因为我是父母,所以你理所应当听我的,那如何教孩子出门应该时要讲道理呢?做父母的,更多的应该是以过来人的姿态将利弊放在桌上,给孩子选择的空间。我曾经听到不少父母说,如果孩子杀人放火也不去阻拦他吗?
如果你的孩子真的在成长之后秉性恶毒,那是不是首先应该反思你作为父母的责任。所以我将这点放在最后来谈,是因为父母是一面镜子,它会在一定程度上照出孩子以后的样子。当孩子从小生长在一个教养良好的家庭里,当孩子从小被爱,被看见,被接纳。以上父母们的焦虑几乎就不会存在了。
有一档日本的综艺节目至今令我印象深刻。那是一档考验父母的节目,节目组安排二十来岁的女儿跟父母说要带男朋友给他们看,结果带来了个白发苍苍的老头。父亲的表现真的是非常的精彩,他首先表现得彬彬有礼,全程一直在克制着自己的情绪。其次,他以温文尔雅的语气聊到了他们结婚后可能会有种种的不便,摆事实,讲道理,却没有一句指责女儿,以及态度强硬的反对姿态。
有这样的父亲,女儿的婚姻想必会非常的幸福。因为他的女儿,也会是一位教养良好的女性。
我们常常说的育儿,很多的父母都使错了力,真正好的育儿,不是把所有自认为好的都给孩子。真正好的育儿,是从父母自身抓起的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