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在上海,还是在浙江,又或者是在江苏,只要你生活在南方,一到冬天准是可以收到雨神的洗礼。总有些时日沉浸在这阴雨绵绵的天气,也总是渴望见到太阳公公的笑容。可是,这样的心愿却总是在跟你开玩笑似的,逼得我们不得不面对而已。
其实,下雨也好,晴天也好,总是我们来到人间该有的仪式。只是,就像在一个地方待久了,我们会厌倦,会常常渴望看到外面的世界一样。
可以说,此时的窗外可算得上烟雾缭绕,活在尘世的我们仿佛在梦境里,街上的人们,如同仙人指路似的赶着时间的点正打点着一切。
时间过半,肚子咕噜咕噜地正闹腾着。不由得换好衣服,穿上鞋子,背上双肩包,带上耳机,随后拉上房间的大门,一步又一步地走下了台阶,走出了小区。沿着湿漉漉的地面,跟着耳旁随和的音乐,还是内心的向往,来到位于山塘街的荣阳楼。
这一刻,跨过门槛,走进店里,来到点菜台,向我打招呼的是一位看似婉约的年近半百的花甲老人,顿时一句:“吃点什么呢?
于是,我看着墙上的菜牌一会儿,忙着回答:”来一份焖肉面吧“。
阿姨说:”好的,8块”.然后,便从口袋里掏出了一张印有10元字样的纸币,还有3枚印有1块字样的铜币递给了阿姨,紧跟着她便给了我一个印有”焖肉面“的纸牌和找剩的5元零钱,并吩咐我走向面摊,把牌子给台面工作人员,等待叫号自取即可。
于是,我便拿着手中的牌子,走向了玻璃窗印有“取面窗口”的位置,紧随着前面的顾客等候中,还好现在是冬天,而且也不是周末,旅游的人并不多,所以等待的时间并不长。
过了没多久,面摊的工作人员传来了一声“小姑娘,你这是要焖肉嘛?”我回答:是呀。这个时候,我便端着面碗在隔壁吧台上,加点辣椒,端着碗,正准备走向没人的座位,静静地品完这碗面。
也许,一勺又一勺的辣椒往自己的碗里放,隔壁的老太看到了,虽然她没说话,可我却心虚的对着她笑了,内心暗自地说:”哈哈,你一定没见过这么吃辣椒的吧“。
苏州,是园林之首。
没错,但是来苏州,一定非得去园林?
”不“,我认为是这样。至少,在这段时间里,除了严家花园,那个园林,我甚少参与过。就连我们出了检票口,右手边墙上的海报宣传过的什么苏轼的:“尝言过姑苏,不游虎丘乃憾事”的虎丘,也一样不曾去过。
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也大概是还没有什么兴趣走进虎丘山,看看那座中国式的比萨斜塔吧。也许,我们的心在哪里,人就在那里,这都是冥冥中注定有着缘分的牵引吧。
反正我不觉得一定要去园林,反倒是觉得苏州的代表在我看来是一碗面条。传言,吃在广州穿在苏州,这话并不假。但是,在我认为,吃在苏州更有意思;在苏州,随处可见的是各种各式的面馆,面条在苏州人的日常里也是很讲究的事情。
也就是说,苏州整体结构上来看,比得上的是精致,而不是奢华,而住在这里的人可以说不浮夸,显得更加从容自在。
说起荣阳楼,这是一家很有历史的面馆,沉淀了很多苏州人的童年。位于山塘街329号,具有怀旧也是一家集怀旧于一体的面馆。这里的装修,一眼望去,不管是装饰、桌椅、餐具或者是从餐牌上看来,摆放的很是整齐,服务员也很是热情,给人感觉温馨。最重要的是价格还是很实惠的,味道也很地道。
「寒冬清晨一碗面」
“水在100℃沸腾,面在3分钟煮透。在将透未透时,才最弹牙。完美只存在于一瞬间,而数字可以帮助你无限接近这个瞬间。时间是面的敌人,这一秒的面和下一秒的面,根本是完全不同的两碗。”
苏州师傅对煮面的讲究,靠得全是手头经验,却也是分毫不差。
除了汤要清面要爽利之外,捞面也是一门技术活,说几两就是几两。全靠师傅自己判断下手轻重,长筷一夹一抖一翻,就是苏面最经典的“观音头”,纹理像是风吹麦浪一般,也有说是鲤鱼背。
要为苏州的面正个名,苏面的甜是鲜甜香,而非往死里加糖。平素不喜甜的我,遇到一碗好的苏式面也是欲罢不能。
“上风切,下风香”,是对焖肉之香最根本的说法。一次吃面,对座之人还未开吃,只是把焖肉往面汤里揿,下风口便闻到一股千回百转之香,无法形容,无以名状。因之,香也是无处不在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