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质性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文献分析

研究方法+文献分析

作者: wang丹丹 | 来源:发表于2018-01-28 14:03 被阅读0次

    哲学研究也称为思辨研究。

    分类:1、从论证的方式看分为演绎法、归纳法和类比法。

                2、从研究的主题看分为本质研究、价值研究和对策研究。

    完整的哲学研究包括三个部分:一是“是什么”,它显示为“本质研究”;二是“为什么”,它显示为“价值研究”;三是“怎么办”,它显示为“对策研究”。但是,其中每一个部分都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可以独立成篇。

    主要关注:“是什么”或“为什么”。偶尔关注“有什么”和“怎么办”。

    阅读文章:陈洋,胡凡刚,刘永琪,刘家良. 翻转课堂引发的矛盾关系思考[J].现代教育技术,2016,(2)

    文章对翻转课堂在教学实践中应用所引发的问题进行总结,诸如宏课与微课、技术与人、学者知识的建构与接收等一系列的矛盾关系。利用哲学思辨的方法,在已有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对这些矛盾关系发生的原因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最后在结语部分为正确认识和处理诸种矛盾关系提出了方法即“对立统一,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并行发展”。

    教育实践研究:以解决现实以及未来的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为目标,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设计并开发有效的技术以及系统,通过教育实践对其效果进行评价,从而达到解决问题,改变社会行为的目的的研究方法。

    实践研究主要显示为:日常的教育改革、经验总结和教育对策。

    目的:在于关注或改进教育实践本身,不在于作出新的知识贡献。

    主要关注“应如何”或“怎么办”。偶尔关注“是什么”或“有什么”。

    阅读文章:庄三.基于微型翻转课堂的初中地理教学模式探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11)

    文章通过对初中地理教学现状(学科地位低,学生学习时间不足,学习动机薄弱,学习效果无法保障等困境)提出微型翻转课堂,即将翻转课堂的环节压缩在一堂课之内,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观看微课视频;小组活动; 成果检验四个步骤。以课例: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世界的气候》进行教学实践,用有限的时间实现翻转课堂的良好教学效果。

    吕卓童,牛健.大班翻转课堂教学的教师角色转变——一位教师的心路历程[J].开放教育研究,2017

    文章研究内容为翻转课堂教学中教师角色转换。本研究通过教师反思日志的形式,记录了一位一线大学英语教师在实施大班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中角色转变的心路历程及心得体会。

    实证研究中质的研究:国内学者陈向明将其定义为“以研究者本人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

    特征:第—,质的研究总是在某一自然情境中进行实地研究,具有情境性的特征。

               第二,质的研究具有现象描述的特征。它是依据现象学的理论,从经历某些现象的角度对现象进行认真细致的描述,而不是想当然地主观臆断地提出观点,得出结论。

               第三,质的研究关注研究对象的整体,具有整体性、全局性特征。

               第四,质的研究强调行为的主体性,具有主体性的特征。研究者本人既是研究的工具,又是研究的主体。

               第五,质的研究是一个包罗万象的研究方法,具有科学整合性特征。

    主要采用文字叙述的方式提交研究报告。

    阅读文章:殷淑玲.新课程理念下的农村小学教师角色转换——对胶南市一所农村小学教师角色转换的质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4

    该文从教师角色这一角度出发去解读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教师角色定位要求,研究农村小学教师的现实角色表现,以分析其现实角色离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角色要求之间到底有多远,分析其中的现实影响因素,并根据实际提出农村小学教师如何实现角色转换的思考,以改进农村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自身的发展,推进新课程.研究中采用质的研究方法,通过进入一所农村小学进行实地体验、开放访谈、参与听课、观察、资料分析等方法,与农村小学教师共情、直面事实,从课程及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课堂透视、对学生的评价三个方面进行了现实描述和分析.研究发现农村小学教师的角色行为正向着新课程的理念发展,但还存在诸多问题,离新课程的要求还有一段相当长的距离.其角色行为的影响因素即有教师内在观念、知识、能力、水平的影响,也有外在的诸多因素,特别是教研工作的开展和教师评价机制的制约.并为此提出改进建议。

    实证研究中量的研究:量的研究指通过实验、调查、测验、结构观察以及已有的数量化资料,对教育现象进行客观研究,并将所得结果作相应的统计推断,使研究结果具有普遍适应性的种活动。

    特征:第一、研究取向:追求对有关事物的构成或者某些性能的等级,程度、规模、范围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进行精确地测量,其出发点在于把握事物的量的规定性。

               第二、研究情境:量的研究强调设计一个人为的实验情景。系统地操纵变量以便精确地发现变量间的关系,能否成功地控制无关变量是量的研究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第三、研究过程:是一种具有标准化程序的、自上而下的演绎过程,遵循的是从一般原理推广到特殊情境中去的思维方式。

              第四、研究资料的收集:搜集的资料是具有数量关系的资料。这些资料是通过采用观察,实验、问卷、量表、结构式访问等方式进行测量,通过清晰的数学语言和严谨的逻辑推理进行定量分析,以数据或图形图表等形式表现出来。

    主要采用数字和量表来提交研究报告。

    阅读文章:马秀麟,赵国庆,邬彤.翻转课堂促进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实证研究---基于大学计算机公共课的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2016

    该文基于文献分析和前人的研究成果,通过在大学计算机公共课中开展翻转课堂(简称FCM)的教学实践,利用LASSI量表测量了FCM模式下学习者(即从2012级的32个计算机基础课教学班中选出2个班级试点FCM 方式的教学,通过与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的2011级同院系教学班进行教学效果对照)在入学时和入学一年后的自主学习能力、协作能力水平及其变化,从而基于实证研究的方法分析了FCM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协作能力方面的教育价值.并通过调查问卷分析进一步研究了FCM教学活动中课程内容的适用性和不同类型学习者的适应性。结语部分基于FCM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总结了FCM的教学流程、FCM教学活动的有效组织方法和控制策略。

    实证研究中历史研究:是借助于对相关事物发展过程的史料进行分析、整理,从而认识研究对象的过去和现在并预测其未来的一种研究方法。

    教育科学的历史研究是以历史研究来研究教育科学,是通过搜集教育现象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事实,加以系统客观地分析研究,从而揭示教育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基本特点:历史性;具体性;以逻辑分析方法为主。

    分类:1、研究主题看分为:思想史研究、制度史研究和学术史研究。

                2、研究方法看分为:历史的考证研究、历史的叙事研究和历史的解释研究。

    阅读文章:谢志昆,谢娅萍,杨得耀,郝小玉.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研究回顾[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

    文章通过对近10年多间在教育核心期刊上发表相关主题的96篇文献进行了整理分析,对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能力现状、培训实施、存在的问题及策略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回顾和述评,提出了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研究值得关注的方向,包括基于TPACK框架理论的高校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生的信息化学习能力、线上线下混合的培训模式等方面的研究。根据历史研究的定义来看该文章属于历史研究。述评的方式,述的篇章大于评的部分,并对其解释有着自己的视角与支撑。属于历史解释研究。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研究方法+文献分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koaa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