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生感悟ABC》婚姻家庭篇婚姻育儿
每周陪伴孩子时间低于12小时,就被取消爸爸称号?娃哭了,我也哭了

每周陪伴孩子时间低于12小时,就被取消爸爸称号?娃哭了,我也哭了

作者: 凡歌s | 来源:发表于2018-10-21 11:26 被阅读23次

昨天差点壮烈牺牲,只因和凡爸在车上吵了起来。原本在车上是我和凡爸少有的能安静的坐在一起的时间,但是现在怕是也不保了,为什么呢?

我愤慨他不陪娃,在车里教育他,他的一番言辞气得我差点跳车,他说他有他的方式。不陪娃他还有理了,我简直无法呼吸。

01 爸爸去哪儿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的女性地位虽然在日益剧增,但是在长期的男权社会占主导的氛围下,男性的角色仍然以事业为主。

所以爸爸们对加班、应酬、社交等等占据陪娃时间的活动仍然不亦乐乎,认为这些都是发展事业的必经途径。

好不容易回到家,爸爸内心戏却是:我终于可以安静刷下手机,打下游戏啦,而留给娃的时间少的可怜。而对于妈妈而言,在忙完了工作、加班、应酬、家务等等活动后,内心活动是:我终于可以好好陪娃了。所以,相对于爸爸角色的缺失,妈妈们却是一天24小时连轴运转。

这种不平衡的亲子关系及焦虑的夫妻关系,给家庭的和谐埋下了重重隐患,爸爸的角色也越来越受到众人的争议。

前两天第五季《奇葩说》出了一个辩题:每周陪伴孩子时间低于12小时,就被取消爸爸称号,你赞成还是反对?

作为一位4岁男孩的“单身”老母亲,表示很久没看过如此大快妈心的节目了!这还用投票么?我举双手双脚赞同。

但是投票结果却大跌我的眼镜,现场观众居然都不愿意取消“爸爸”的称号,节目的最后,采访了很多小朋友,问他们愿不愿意放弃爸爸的“称呼”,没有一个孩子说愿意,“因为爸爸是我的爸爸呀”、“放弃了我就没有爸爸了”。看的我这个老母亲热泪盈眶,不管怎么吐槽,孩子毕竟需要父亲啊!

02 你有多少时间陪孩子

2017年《南方周末》等机构共同推出《2017中国家庭亲子陪伴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本次调研通过对一、二、三四线城市中家有18岁以下孩子的2000户家庭进行问卷调查,最终报告显示:

在55.8%的家庭中,日常陪伴孩子的都是母亲,父亲陪伴较多或父母陪伴一样多的家庭仅占12.6%和16.5%;父亲在工作日陪伴时间为2.9小时(表示怀疑?),在周末为7.7小时。而母亲工作日和周末陪娃时间对应的分别为4.6小时与10.9小时。

父母在实际陪伴孩子时,也并非全情投入。 47.6%的家长会“兼职”做家务,38.4%的家长会经常“看朋友圈、刷微博”,49%的家长在陪伴时从不参与孩子正在做的事,而是选择旁观或忙自己的事(比例居然如此高),使亲子陪伴流于“形式陪伴”。

调查显示,当工作和陪孩子产生冲突时,仅有23.8%的家长会放下工作陪孩子。时间短、质量低、投入不够是家长陪伴孩子时常犯的错误。

并且,考虑到一些工作的特殊性,比如警察、值夜班的医生、外出务工人员等,这些在国家关键岗位上无私的奉献的家长们,就更难让他们抽出更多的时间去陪伴孩子。

然而,不工作就没有收入来源,我拿什么养娃?不陪娃,又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和成长,输在各种“起跑线”。但不代表他们不愿陪伴、不爱孩子。

03 高质量陪伴

所以,新时代爸爸妈妈们的陪娃标准,不能单纯以时间为衡量指标,我们需要反思的是陪伴的质量。陪伴不是陪同,高质量的陪伴追求的是亲子关系的连接以及孩子潜能的开发和培养。

你给孩子买的名牌衣服,买个的各种玩具,不久的将来孩子也许很快就忘了。但是你带孩子在野外抓的蝴蝶、趴在地上细数的蚂蚁搬家、回家途中采摘的各种叶子和野花、费尽脑筋拆装的拼装玩具......都会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美丽点缀,铭记于心。

那么陪伴孩子如何能做到高质量呢?

很多家长最后好不容易抽出时间来陪孩子了,然而更多的是把孩子晾在旁边,家长却自己干自己的了,手机刷不停,煲剧不亦乐乎,俨然变成了“守灵式陪娃”。

对于学龄期的孩子,就更苦不堪言了,别说陪伴,就连作业都做不完啊,陪娃最后也演变成了互相折磨。

虽然我还没有这样的沉痛经历,但是作为一名玻璃心的老母亲,已经提前感受到了“不做作业母慈子孝,一做作业鸡飞狗跳”的悲戚和哀鸣。

04 我们能做什么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相信这是很多父母在忙的七荤八素后,好不容易抽空陪孩子时,最喜欢晒的一句话了。难道把爱说出来不好么?

面对每次不得已的分离和不舍,对孩子诚实的表达,是最基本的礼仪

我相信,父母们都希望和孩子建立良好的爱的连接,让孩子知道你在爱他,因为这是亲子关系的根本。

所以,对于不能长时间陪伴孩子的父母,对于自己的不舍情绪,请好好解释和道歉,让孩子知道你是不舍的,你是爱他的,但是也有更多重要的不得已的事情要去完成。

即使孩子听不懂,也要尽量告诉孩子你每天在做什么,每天都在想他,并希望爸爸妈妈不在的时候,孩子你也要好好继续自己的生活,期待将来的每一次重逢和相聚。对于孩子面对分离的情绪失控,也请正视和接纳,这是他们学会接受分别的必经过程。

朋友A的老公在高校做科研,在没成为终身教授(tenure)前,他每周工作70小时以上,周末和节假日还要工作是家常便饭。

为了陪伴孩子,他和孩子一起找了个空鱼缸,命名为“爸爸的一天”,每晚睡觉前无论多晚,他都会写一件当天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快乐的、难过的、窘迫的都可以,然后放在空鱼缸里,孩子第二天起床后就能知道前一天爸爸发生了什么“大事”。

如果出差,他会口述当天的一件事委托妻子代写,这件事他坚持做了六年,直到tenure后有多一点的时间陪孩子。

最高级的陪伴,就是不管在哪里,每天坚持为孩子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小事,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的离场是无奈的、但还是非常重视孩子的。

今天,你陪娃了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每周陪伴孩子时间低于12小时,就被取消爸爸称号?娃哭了,我也哭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kqbz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