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每天赶这赶那赶时间,早出晚归,行色匆匆,忽略了雨天搬家的蚂蚁,忽略了墙角一族野花的盛开,忽略了梧桐树下的片片落叶... ...但是孩子的眼睛却能捕捉到其中的美妙。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对这些细小的事物感兴趣的呢?这些看似无聊的小事情对孩子又有怎样的意义呢?
细微事物敏感期
一般来说,在1岁半到2岁左右,孩子开始进入细微事物敏感期。这一敏感期会一直持续到4岁。但是,孩子发育是有个体差异的,敏感期开始的时间、结束的时间、持续的时间、敏感的程度都有可能不一样。
孩子在细微事物敏感期的表现:
1.在室内,关注纸屑、抽屉、头发丝,洞洞等等。
我家的小丫头快一岁半了,能打开的柜子都要打开,把里面的东西都拉出来;插座总要试着把手指塞进去;抽屉里的书总是被她掏出来扔一地;口袋里的米也撒了一地;大蒜也要一层层把皮剥掉;枕头上的头发非要捡起来给我;板栗虫子拿起来直接吃掉,还得意的张开嘴给我看;故意把核桃放到茶几底下;垃圾桶也要去翻一翻... ...这些在我们大人看起来无聊的事情,要归入垃圾行列的东西,对于处于细微事物敏感期的孩子来说都是宝贝。
2.在室外,关注蚂蚁,小石子,小花瓣等等。
带着孩子出去玩,孩子突然不走了,还一直指着地上对我说:“那那那,”仔细一看原来是她看到蚂蚁了,然后就盯着地上看蚂蚁爬来爬去;带去公园,她只喜欢沙坑,用手抓沙子,小手都磨出倒刺了还玩的不亦乐乎;槐花飘了一地,她也要一瓣一瓣捡起来放到我手里;连地上的烟头都要捡起来给我看... ...孩子的这些举动在父母看来也许会觉得很无所谓,但处于细微事物敏感期中的孩子,对这些小东西充满无限乐趣。尤其是小蚂蚁,孩子会用各种方式来表现他对观察蚂蚁的热情。
那么父母能帮到孩子什么呢?
1.不打扰、不阻止
在孩子观察某些东西的时候,除非是有潜在危险,否则不要打扰他,更不要阻止,给他一些时间,最后让他自己主动离开,不要去破坏他的认识过程,因为这也是在培养孩子专注的品质。
2.不强迫
既然观察细小的事物可以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那就直接将许多小东西摆在他面前,一个一个让他认好了,这是强迫孩子,孩子都是先对某一个小事物产生了兴趣,之后才会积极地去认知这一事物。
3.创造机会
父母可以为孩子创造观察的机会,比如带他一起寻找路边的小蚂蚁洞,并陪着他一起观察。在这个过程中,父母也可以给孩子做一些讲解,让他既能体会到观察的乐趣,还能从中学到知识。
4.创造小玩意儿
我女儿特别喜欢我包包上的拉链,拉来拉去,乐此不疲,像这样不具有危险性的,尽可能的给她玩。
5.出去走走
有空多带孩子出去走走,不用提前设定目标,也不用刻意要他去认识什么,只要他愿意去看的就让他去看好了。
6.不丢弃孩子的宝贝
当孩子对一些小东西格外感兴趣的时候,他就会去收集。不要以大人“有用没用”的观点来处理,大人觉得没用的东西,对孩子来说都是宝贝。
这个时期不仅要给孩子足够的时间,爸爸妈妈也要有足够的耐心,一首台湾作家张文亮的小诗《牵一只蜗牛去散步》分享给大家,共勉之!
上帝给我一个任务
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太快,
蜗牛已经尽力爬,为何每次总是那么一点点?
我催它,我唬它,我责备它,
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
彷佛说:「人家已经尽力了嘛!」
我拉它,我扯它,甚至想踢它,
蜗牛受了伤,它流着汗,喘着气,往前爬…
真奇怪,为什么上帝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上帝啊!为什么?」
天上一片安静。
「唉!也许上帝抓蜗牛去了!」
好吧!松手了!
反正上帝不管了,我还管什么?
让蜗牛往前爬,我在后面生闷气。
咦?我闻到花香,原来这边还有个花园,
我感到微风,原来夜里的微风这么温柔。
慢着!我听到鸟叫,我听到虫鸣。
我看到满天的星斗多亮丽!
咦?我以前怎么没有这般细腻的体会?
我忽然想起来了,莫非我错了?
是上帝叫一只蜗牛牵我去散步。分享:
教育孩子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在散步。
和孩子一起走过他孩提时代和青春岁月,
虽然也有被气疯和失去耐心的时候,
然而,
孩子却在不知不觉中向我们展示了生命中最初最美好的一面。
孩子的眼光是率真的,
孩子的视角是独特的,
家长又何妨放慢脚步,
把自己主观的想法放在一边,
陪着孩子静静体味生活的滋味,
倾听孩子内心声音在俗世的回响,
给自己留一点时间,
从没完没了的生活里探出头,
这其中成就的,何止是孩子。
小喇叭:家有小棉袄一枚,至今为孩子操碎了10000个心。要是觉得这篇文章还不错,就请关注我、转发到朋友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