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教育想法婚姻育儿
对“情商教育”的误读---教育随感四

对“情商教育”的误读---教育随感四

作者: 沙子0001 | 来源:发表于2018-05-26 16:24 被阅读11次

    01 何为情商

    现在谈起教育,各种各样的名词特别的多,智商、情商、财商、逆商。相对来说,情商已经是一个大家再熟悉不过的名词。不知道你听到这个词的时候,内心是怎么想的。

    不怕你笑话,我想到的是如下的关键词:高情商的人,能言善辩、可以察言观色,善于揣测和琢磨别人的心态,说话滴水不漏,照顾到所有人的感受。这就是我的对情商的未免狭隘的理解了。

    为了让自己科学一点,那么我查查百度好了:

    情商(Emotional Quotient)通常是指情绪商数,简称EQ,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研究者认为,这种智力是由五种特征构成的:自我意识、控制情绪、自我激励、认知他人情绪和处理相互关系。

    看完了什么感觉?我感觉内心的玫瑰花正在凋谢,如此高大上的一个“商”,到底要咋培养啊,怎么感觉要看完十本学术书籍还不够啊……

    再看看知乎的回答:

    问:啥是情商?咋提高?

    A答:就是提高感知他人情绪的能力。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目标和行为的高度统一(价值最大化)

    B答:要做到以下35点,第一点是话别说太满,blablabla……

    玫瑰花再次凋谢……我还是放弃了,咋培养咋提高,还是老老实实听课,毕竟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看远方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PPP。

    02 滋养和培养高情商的要素

    培养高情商到底包括哪方面的一些要素呢,且听老师一一道来。

    1)懂得人的情感

    懂得人的情感,就是说懂得别人的痛苦和喜悦,具备同理心。懂得欢笑、懂得哭泣,懂得感动、懂得满足,懂得自己和别人的所有需要。一言以蔽之:“永远热血,永远热泪盈眶哪!”

    纳尼?这就是高情商的人所具备的特质之一了?我回顾了一下我的成长历程, 我就是这样的人啊?!

    我从小就天然对人感兴趣,所有的电视和书里面,我最喜欢看访谈,最喜欢看自传,大学去电影协会看电影的时候,要走半个多小时去西区教学楼,每次看完比如《黑暗中的舞者》或者《我是山姆》这样感人的电影,我都要一路哭着走回来,然后眼泪都不能干。

    最近喜欢看小说和世界名著,最喜欢看的片段就是对人物内心的描绘,经常有巅峰体验,每每想把那些作者从书的扉页里面揪出来,质问一番,他们到底怎么洞悉人类的心灵世界的。对于好的音乐剧比如《悲惨世界》对人物的刻画,我也听得如痴如醉,反复听过了好多遍。我对与人相关的东西都有强烈的感受,尤其是人的情感。

    所以说,我是一个对“人”和美好事务很感兴趣,并且有着强烈感受的人。但是对于这一点,我的家人没有特别的认同过我,成年了旁边的社会似乎也不接纳,我自己似乎也不理解自己的这种特质。听课之后,我有种找到归途的、共鸣的、深深的感动。

    不知道你的特质是否与我类似,我觉得我们的社会对于这样的人,总有种不经意的负面“标签”:敏感、脆弱、哭天抹泪、矫情、不坚强,等等等等。其实不是我太敏感,是这时代有时太冷漠啊,听完课我终于有种被正名的感觉,这是鲜活、这是丰盈,这是至性至情,也是作为人的最基本的、最普通的特质

    如果你的孩子也是这样的人,请你千万要好好的珍惜与呵护,他纯真的内心感受,以及灵魂深处的纤细、敏锐。

    2)懂得热爱生活

    说实在的,现在一谈到学教育,我的第一反应就是什么“正面管教法”,“PET父母课堂”,“自然拼读学英语”,都是这些东西。不是说这些技术和方法没有用,这些都是各个角度和侧面提炼和总结的一些教育经验。

    但是,从一个侧面来说,其实作为家长,忽视了最为基本的东西:扎扎实实的生活本身。都说生活是孩子的最大课堂,如果我们自己从不看书,我们怎么让孩子爱看书,如果我们自己从不游玩,我们怎么让孩子喜欢游玩。

    有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如果孩子沉迷电子游戏或者手机,那只能证明一件事啊,就是你没有努力找寻到其他的好玩开心的事情,和孩子一起度过啊?

    我回忆了一下我的学生时代,中学起,课业负担就极为沉重。我的周记本,我打开来看,每一页每一周,都写着学习、反省、反思与追逐。我自己回家再看一遍周记本。我自己都很感慨。

    唯一,我写了一篇新分文理班,第一天的感觉。那时候我就将新班级那种陌生又熟悉、同学间距离又新鲜的感觉,描绘得很贴切。老师的评语是:细腻、鲜活。但这样的文章太少,我几乎没有写过流行歌曲、歌星、恋爱或者别的活动。

    高三我听了不少cd,同桌的漫画书藏在我这里,也没有时间看书。一点点的少女的情绪,都留给了sony的cd机。课间十分钟,大家都抓紧刷题,或者休息,只有我同桌,是抓紧谱曲,这么多年,她还是热爱音乐。受她的影响,我开始喜欢音乐,那些勃拉姆斯奏鸣曲给我的震撼,现在还记得。

    可是学业负担真的太重了。我的中学,我真的不愿意再来一次。

    大学过得比较浑浑噩噩,有点可惜。唯一的亮色也是音乐,还有电影。那时候接触了很多电影的原声大碟,还有校园民谣一类,还有古典音乐。最震撼的是电影配乐,我记得那时候的强烈感受:听完某首曲子,觉得立刻去死都值了,够了。但是我看的书很少,宿舍也很少有能共鸣的舍友,大家都看韩剧打游戏,非常遗憾。

    这么一想,我的学业历程也许是许多孩子的缩影,7-17岁背负着过重的学业负担,一点点的兴趣爱好也被抹煞,到了大学,又开始报复性的反弹,浑浑噩噩,空虚度日,把一生中最美好最丰盛最最美好的时间,虚度

    毕业了,我喜欢摄影:拍过Q的10月怀胎剪影,拍过N的女友的外拍,那时还自备道具三脚架和pose指导,连拍过几十张X的孩子的笑脸;拍过鼓浪屿、红专厂和漓江;拍过石室圣心教堂、沙面和华南植物园,我拍过阳江,渔民、出海和蓝天.....

    8年前,我拍过很多照片,一部分在云南,4人包车之旅,我拍了越野车和山路,庙宇、峡谷、云海,拉市海的水面,束河的安静,丽江古城的日出,鲜红草莓与樱桃,还有雨崩徒步的骡子、泥泞与疲惫...我喜欢美的所有的东西,但是繁琐沉重的生活中,婚姻的疲惫,带孩子的辛劳,我不知不觉将这些美好遗失。

    如果你的孩子也遭遇学业的重负,请你千方百计的,呵护住他的兴趣、爱好与好奇,为他创造生活的更多一点点的可能。不论你觉得生活多么困难、乏味、枯燥、琐碎,请永远不要失去对生活的热爱,这是孩子丰盈的终极来源

    3)懂得苦难

    随着孩子年龄的不断增长,孩子也要逐渐懂得苦难,我觉得这不是简单的展示黑暗面,而是因为那些历史与深重的东西,像镜子一样映照出我们的无知、肤浅以及偏见,我们作为地球上人类的一员,要了解和感知到这属于人类共同的命运。

    我举个自己的不恰当的例子:高考前夕,学生压力都很巨大。某天下午,我给自己放了半天假,看了《辛德勒的名单》,当我看到正常路过的女士被无缘无故的射杀,她路过房子的阳台下方,没有早一秒,也没有晚一秒,她挎着小背包轻盈的走过,枪声一响,她倒下了,血溢了出来。那个下午对我来说非常震撼。我甚至重新思考了高考对我意味着什么。

    我想表达的其实是,当我们被各种琐事烦得不行的时候,有个“缺心眼”的方法就是:去附近的医院病房转转。刚毕业进公司的时候,我每天都觉得自己的事情最烦,自己的运气最差,一点点小不如意,都绝对不能忍受。慢慢的经过一些人、事、阅历,才能区分出来,对于自己、对于别人,什么是至关重要的大事,什么是真正的难处。我想老师提到让孩子了解苦难,也能帮助我们、孩子摆正自己的位置吧。

    4)懂得真相、常识与人性

    在我的理解里,懂得真相是说,不要过度的保护孩子,把他养育在温暖的温室,脱离实际,远离时代。孩子的生活里面都是真善美、或者假大空,虚无与伪善没有意义,家长应该勇敢的把生活的、关系的、关于人的真相,指给孩子看。因为你不指给他看,以后社会要指给他看,到时候他的挫败感和无助感就会更大。关于这一点,也对父母自身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懂得常识与人性就是,他是被家长接纳的、欣赏的、安全的、不需要完美的。他喜欢又乐于分享,分享思想乐趣情感分享他想说的一切的一切……

    03 具体如何做到---倾听之美

    父母之爱都深如大海,但是有质的差异。决定质量高低的,不是父母的学历、收入、地位,而是对孩子的理解程度和细节的处理水平。--《儿童发展心理学》

    我对这句话很有感触,说到对孩子的理解,其实倾听就是了解孩子的重大渠道,你想懂一个人吗?秘诀是:闭上嘴,张开耳朵,听!

    不要以为听是很容易的事情,听其实需要付出许多能量、付出耐心。其实在我的理解,听的本质是“赋权”,把表达的权力赋予给别人(而不是自己)。

    我妈晚上给我打了个电话,时长40分钟,没有特别事情,就是一些唠叨。我拼命忍住不耐烦、插嘴、挂机的冲动,一直听着她说,最后由她主动挂断。因为她如此辛苦、如此操劳,她一周里面只抽空给我打一次电话,为人子女,我难道不好好听着?但是以前我真是做不到的。

    我现在更为深刻的理解到,倾听本身就是付出,以及对亲人孩子最大的爱。你好好听,他才愿意说,你好好听,他会说的更多,你好好听,他与你产生连接,你们发生更多的可能,你好好听,他才不至于长大了封闭自己绝不说话,或者只能用大吼大叫来引起别人的重视。除了收获理解与懂得,倾听本身就意味着太多太多。

    我是真的真的希望自己,今后放下手机和遥控器,好好听我的孩子说话。他是我的孩子,我空长一双耳朵,我不听他的,我难道去听隔壁邻居吵架吗?


    04 小结

    我发觉,我充满了对情商的误读,充满了对孩子的不理解,对生活真相的忽视,以及对教育本质理解的偏差。作为一名家长,这不是我刻意去做的,这也许是社会潮流和刻板印象里,家长对孩子、对教育,对生命的普遍的一种偏差把。

    我想了想,情商是:对人感兴趣,是同理心的基础,基本特质,是丰盈;丰富的生活与热爱,幼年可能被学业负担打压,成年后也许因生活重负而遗失;了解苦难,有利于我们摆正和找到自己的位置;学会倾听,拿出最大的爱。这么一想,觉得更清晰了。不顾一切的滋养孩子,就是要在这些短板的地方,对抗麻木、冰冷、浅薄与自以为是,不懈的作出爱的努力吧。

    “教育,不为教育某一个行业或职业的的人,是为培育一个真正的人。生命有他本身的轨迹,生命本身就是奇迹。我们要做的就是不着急,热爱生活本身,带孩子投入到火热的生活里。这就是情商教育,内心涌动丰盈情感的人,安然的幸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对“情商教育”的误读---教育随感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lvmj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