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作家贾平凹的散文集,«生命是孤独的旅程»一书,第一篇就是《我不是个好儿子》。
文中的一段话:母亲的伟大不仅在于生下血肉的儿子,还在于她并不指望儿子的回报,不管儿子离她多远又回来多近,她永远使儿子有亲情,有力量,有根有本。人生的车途上,母亲是加油站。
贾平凹说,在他四十岁以后,事业和爱情遭受到挫折和失意时,才觉悟了做儿子的不是。
这段文字让我想起了自己的儿子,年龄离四十也不远了,至今也还不能算是一个好儿子。又是理科男,情商低,不会表达情感,不贴心,不温暖,就更不象个好儿子了。
但我心里明白,在儿子的心里,对父母,有爱,有惦念,就是不轻易示人,不表达,更没有仪式感。
贾平凹说,母亲的伟大之处在于不指望儿子的回报。我是一位母亲,我觉得这话只说对了一半,父母的确不指望儿子回报,但那只是生活上的,经济上的,但在精神层面上,做父母最大的心愿和需求,就是子女能够懂父母,有情感上的互动,有心灵上的陪伴。
也就是说,在精神上,父母需要子女的回报,子女更是父母的精神寄托。
这种需求,也只是父母内心深处的一种渴望 。就像子女们不善于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情感一样,父母一般也不会把自己的这种渴望和需求表现出来。
中国的父子母子关系,在情感的表达方面,还是过于含蓄和克制。
正如贾作家所说,生命是孤独的旅程,但在这一旅途中,亲情的陪伴至关重要,也是衡量获得幸福感的一个重要指标,特别对老人而言,更是如此。
现在儿子也常常通过视频来陪伴安慰父母,只不过他想说得话说不出来,而是让两个孙子代为表达,也已经不错了。
我想对儿子说,对父母表达自己的情感,或笑,或嗔,甚至哭,不丢人。父母这儿,永远是你的加油站,避风港。
任何时候,妈妈都会在地球的这一端,等你来敲门。
(这两天家里事多,有点累,今天写少一点,给自己放个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