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这个快节奏的网络社会,刷朋友圈,发微博展示自己的生活,已经成为年轻人生活重要的一环,27岁的海归硕士刘扬(化名)却完全是一个生活在现代的“古代人”。90后的他,连朋友圈功能都没有开通,也不上微博等社交网站。最近,他又做出了一个让全家人都没想到的决定——在深圳辞去月收入上万元的工作,回到重庆老家独自“穴居”。除了吃饭买菜,他几乎不出门,也不社交。(3月13日重庆晚报网)
刘扬在美国获得硕士文凭,归国后跻身月薪上万的“白领”,可谓“人生得意”。然而,这个人们眼中的“幸运儿”,却似乎有些另类,平日里可说基本上与社交网络“绝缘”。更让人难以捉摸的是,近来刘扬甚至辞职返家,过起了“穴居”生活,并美其名曰“思考人生”,以致让亲人慌了手脚,不得不请记者前来“帮忙开导”。
亲人的“慌乱”自在情理之中。在他们看来,平素不刷微博、不开通微信,尚可看作性格使然。而放弃让人艳羡的高薪职位,则有些不尽情理。至于“窝”在家中、与世隔绝般的所谓“思考人生”,就更近乎“走火入魔”。其实,刘扬的上述举止,不仅亲人们感觉“怪异”,就是旁人,又何尝能理解?
刘扬之所以被视为“异类”,无疑是以多数人的行为规范作为“参照物”:他眼下所舍弃的,乃是他人欲得到的。正因如此,刘扬的作为无法得到家人认同,所谓“思考人生”更无异于“呓语”。显然,在双方认知大相径庭的情况下,即便记者出面“开导”,恐也难以让其家人如愿。
既然如此,何不换一种视角来看待刘扬的上述举止,从而多一些理解和宽容。譬如,作为不甘平庸的海归硕士,相比1.5万元的月薪,似乎更加看重能体现人生价值的空间。当两者无法兼容时,不排除会舍弃前者。事实上,他此次辞职,正是不满足于每天“机械地重复工作”、因而想结束这种“没什么长进”的生活。
可为佐证的是,在他“穴居”的日子里,每天都会“看一下专业书”。且他所谓的“思考人生”,并非一味逃避,不过是弄明白自己究竟“想要什么样的生活”。为此,他考虑过回广东发展,去京沪打拼,抑或考博、尔后到高校任教等。由此可见,刘扬这段时间的“与世隔绝”,其实是“谢绝打扰”,意在慎重规划此后的人生。
此外,通过记者的近距离观察,也可得出相似的结论。其一,“穴居”期间,刘扬依旧穿着整洁,举止得体,显得精神干练。用记者的话说,既不邋遢,更非颓废;其二,在与记者的交谈中,刘扬再三表态,目前的生活状态,可能持续3个月左右,一俟“想出答案”,即当重振旗鼓。这就说明,刘扬不过是把“穴居”的日子,视作人生的一个“休整期”,而并非是日后生活的常态。
当然,笔者如是说,并非意味着刘扬眼下的状态就完全不用担忧。譬如,刘扬的辞职,固然是重启人生的前奏,但也与不堪压力有关。譬如,他曾坦言,由于“几乎每天都要加班到晚九点”,因而倍感疲惫和压力。同时,因工作失误受到领导批评,也是导致他辞职的“导火索”。也就是说,上述负面情绪的存在,或许意味着刘洋的“穴居”生活,或多或少带有逃避的因素在内。
此外,刘扬过分封闭的生活状态也需要调整。应该说,稍遇挫折即辞职不干,疑与他性格内向、关键时刻缺少同事及朋友的疏导有关。在现代社会,你可以不玩微博,不刷朋友圈,但绝不可远离社会。不然,就算是海归硕士,即便你学富五车,也很难融入共同打拼的集体,就更别说事业有成了。
不难想象,刘扬在日后的生活中若依旧如此,即便如愿过上了“想要的生活”,也难免再一次“重蹈覆辙”。故而,就其亲人而言,对于刘扬目前的选择,既要理解和尊重,更要关心和帮扶,以助他修补性格缺陷,从而有利他再一次“扬帆”。如此,才能始终如一地成为生活的强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