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旅行·在路上旅行广东省
广州海幢寺行记 | 诗僧笑谈中,诗禅悠然空

广州海幢寺行记 | 诗僧笑谈中,诗禅悠然空

作者: Derek_Kun | 来源:发表于2018-08-24 07:22 被阅读147次
    海幢寺牌坊

    (一)

    朱温篡唐。

    唐天佑二年(905年),某日,枢密使蒋玄晖在西内宫中的九曲池设宴祭祀地神,并邀请诸王前来赴宴,正当宴饮酣畅之际,杀害李裕及其以下的亲王共六人,抛尸首于九曲池中。

    受害者李裕,唐朝第二十三任皇帝,策划者朱温,一个曾被唐僖宗赐名“全忠”的降将。

    两年后,朱温废昭宣帝,自称帝,改国号大梁,史称后梁,次年,杀昭宣帝。

    自此,唐灭,藩镇割据的五代十国兴起。

    海幢寺山门

    (二)

    海幢前传。

    唐末,刘谦任封州(现广东封开)刺史,拥兵过万,战舰百余。

    后梁,刘谦死后,长子刘隐继承父职,并逐步统一岭南,包括湖南郴州以及云南一部分。后受封南海王。

    刘隐之后,刘龑凭借父兄基业,在番禺称帝,改广州为兴王府,国号大越,并在兴王府八方共建二十八座寺庙。其中的千秋寺就在“南七寺”之一,当时的千秋寺只有一座佛堂和菩提堂。

    就是这样的一座寺庙,在后来的数百年间,逐渐隐没在一片民居当中,直到明朝,才被重新买下,建成花园。

    再往后,两位僧人光牟、池月向花园主人募缘此地,兴建佛堂,并根据佛经里海幢比丘修习《般若波罗蜜》成佛的典故,取名海幢寺。


    藏经阁

    (三)

    海幢繁华。

    平南王尚可喜率清军攻陷广州之后,屠城十日,遍地横尸。自此,尚可喜陷入无尽噩梦之中。寺庙道观,内心无处安放的平南王经常流连于这些地方,企图获得心安,直到在海幢寺内遇到了天然和尚。

    在天然和尚的点拨下,平南王似有所悟,心有所安,于是想做些事情弥补的他听从了天然和尚的劝导,牵头扩建海幢寺,以超度冤魂。

    天然和尚也趁着平南王的支持,广结善缘,发动募捐。一时间,功德像流水一般,从四处源源不断地流进海幢寺。

    本来极度朴素的海幢寺,开始用起了绿色琉璃砖盖屋顶了,可谓排场之极。

    钟楼

    (四)

    海幢传奇

    到了晚清时期,广州成为了全国仅有的对外通商口岸,靠近珠江的海幢寺,也逐渐被更多的国外人所知。

    于是乎,善男信女,洋人国人,信众僧徒的接触越来越多,久而久之,禅院里竟是不是传出一些“绯闻”。

    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这年的“无遮大会”破天荒的在寺院里竖起了一块石碑《禁妇女入寺烧香示》。文章措辞严厉,直指海幢寺,并要连坐。正因为如此严厉的苛责,在加上晚清动荡的时局,海幢寺的香火渐渐淡了,后一蹶不振。

    少了香火的海幢寺却因办学为晚清的教育史添了一把薪火。

    1903年,两广总督为落实张之洞的”庙产兴学“,鼓动两广择寺而行,海幢寺的部分堂舍就租给了当时的南武学堂,后成为珠江南岸最大的中学。

    天王殿后

    (五)

    十六罗汉

    海幢寺没有像别的寺院那样有十八个罗汉像,而是只有十六个罗汉像。这其中也有一段传闻。

    话说济公和尚曾经路过海幢寺,他见寺内的住持以高僧自居,便有心戏弄一下。济公化作一个疯僧,衣衫褴褛,挑着两个烂布袋来到海幢寺投宿。那住持见他如此模样,十分讨厌,只让他住一晚,第二天便赶济公走。济公疯疯癫癫,将两个烂布袋放在大雄宝殿上,说他要到韶关南华寺去,请住持帮他挑行李。

    住持大怒道:“疯人,不识抬举,你若有本事,叫大殿的罗汉帮你挑行李吧。”济公立即应诺,走到大殿前,大声叫道:“奉本寺住持之命,两位罗汉现出形来,替我挑行李到韶关南华寺。”济公话音刚落,忽见两个罗汉从大殿的座上跳下来,立于济公面前,济公一说“立即启程”,两个罗汉拿起两个烂布袋,随着济公腾空而起,驾之远去。住持与众和尚吓得胆颤心惊,连忙俯在地上不停地叩首。济公立定云头,指着住持说:“大和尚好好修行,放下架子才能成正果。”

    那两个罗汉随济公飞去后,就没再回海幢寺了,韶关南华寺原有的五百个罗汉变为五百零二个,而广州海幢寺原有的十八罗汉,却少了两个。所以,海幢寺只有十六个罗汉。

    念佛堂

    (六)

    古老鹰爪兰

    广州古谚有云:“未有海幢寺,先有鹰爪兰。”海幢寺的咨客告诉我们,说鹰爪兰比海幢寺的历史更悠久,或许有些言过其实,不过它确实是棵有故事的树。

    明朝末年,当海幢寺还是郭龙岳的私人园林,有一位叫兰香的婢女。有一天,她正在为主人洗衣服,忽然看见郭龙岳匆匆走来,说他衣服上有个翡翠玉扣忘记拿起。兰香找遍了水盆里的衣服,都不见翡翠玉扣的踪影。郭龙岳暴跳如雷,说兰香偷走了他的玉扣,对兰香拳打脚踢。连续几天,郭龙岳不断对兰香加以拷问。兰香身心俱损,万念俱灰,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一天晚上,她拜完菩萨,纵身跳入井中。当时郭龙岳为维护自己的声誉,把那口井封了,不准家里人谈论此事。可郭家上下人等都在晚上梦见兰香,有人梦见她从井中腾空而起,化作一条蛟龙飞走了;也有人说她每天晚上都在花园浇花。郭龙岳恐慌起来,索性叫人把水井填平。过了不久,填平的井上长出了一棵鹰爪兰树,眼看着它越长越茂盛,很快就开枝散叶。至此,郭家一天天衰落起来,郭龙岳后来死于暴病。

    到了清初,有一个和尚云游到此,在后花园旁边建立了一间佛屋,并在门额写上“海幢”两个字,这就是最初的海幢寺了。那时,鹰爪兰树长在佛屋旁边,经历了三百多年,仍然枝叶婆娑。

    鹰爪兰

    (七)

    海幢诗僧

    海幢寺规模不大,历史也不长,但却很出名,很大程度上因为这里曾经活跃着一批与众不同的僧人,他们在这里聚众赋诗讲学,吟诗作赋,名噪一时,被后人统称为“海幢诗派”。

    1644年,清军入关,很多对新统治者不满的明朝知识分子和前官员心灰意冷,遁入空门。这些特殊的出家人,出家前大都在明朝担任过官职,学问渊博,才识过人。出家后依然诗兴不改,常常诗文传唱。他们写诗赋词往往“敢为天下先”,于是把愤世嫉俗的情怀,带进了与世无争的庙宇。

    明末清初广东地区的诗僧活动,主要集中在海幢、海云两寺。以天然和尚(曾任光孝、雷峰、海幢寺住持)为首的诗僧群迅速崛起。主要骨干有函可(天然和尚法弟,清初因为开罪朝廷被流放沈阳)、今无(海幢寺住持)、大汕(长寿寺住持)、光鹫(庆云寺住持,晚年栖于大通古寺)、今释(海幢寺僧人)等,成员近百人。在明清更替、国家从大乱趋于稳定的情况下,如此多的诗僧在海幢寺聚众赋诗,在历史上极为罕见。

    清咸丰二年(1852),海幢寺长老聘请南海知名学人颜薰,以诗学教授于僧徒,大家赋诗酬往,广交诗友,被称为“诗教之别于法门韵事。”

    当年的讲课之地,设在海幢寺后山松岗(今乌龙岗)。馆外有花田数亩,满目紫藤,故称“紫藤别墅”。其时,黄培芳、张维屏等名士,经常到此与诗僧们吟诗作赋。“海幢多诗僧”之名也越传越远了。

    铁塔

    (八)

    今天的海幢寺,夹在同福中路和南华中路之间的一条小路上,珠江早已退到了很远的地方。小路的尽头就是海幢寺的庙宇和庭院。与广州其他的寺庙有些不同,置身于海幢寺,你体会到的第一个印象并不是宗教的肃穆感,而是一种尘世生活才有的生机与活力。

    庭院里处处都是石凳,神情悠闲的人们坐在那里,享受着午后温暖的阳光。身穿金黄色袈裟的僧人不时地从眼前晃过,步履匆匆。大殿的一隅,两个年轻的小和尚拿着有拍照功能的手机,笑眯眯地在玩自拍。

    这是一座让人感觉轻松的庙宇。

    佛陀舍利塔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广州海幢寺行记 | 诗僧笑谈中,诗禅悠然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mcvs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