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打了胜仗后,皇帝升了他的职。尽管只是一个虚职,使曾国藩内心有些不快,但他仍然十分感激皇上的恩赐。
更重要的是,这次胜利使湘军士气大振,巩固了军心,战斗力得到了增强。这使得作为统帅的曾国藩很有成就感,也提高了他对治军能力的自信。
于是他萌发了收复山河、建立功勋的伟大愿望,这种远大理想使他忘掉了一切不快和烦恼。
随后,曾国藩调兵遣将,将湘军分为南、北、中三路大军展开行动,一路收复失地,攻占要隘。
尽管如此,曾国藩在家书中并没有表现出任何得意和骄傲的情绪,反而更加谨慎、收敛和退让。
一、不张虚名,不进官阶
在《致诸弟·但愿不张虚名,不进官阶》中,曾国藩强调居家要节俭,“家中却不可过于宽裕。处此乱世,愈穷愈好。”足见他的低调和节俭。
“我现在军中,声名极好。所过之处,百姓爆竹焚香跪迎,送钱米猪羊来犒军者络绎不绝。以祖宗累世之厚德,使我一人食此隆报,享此荣名,寸心兢兢,且愧且慎。”
对于现在取得的成就,享有的荣誉,曾国藩觉得心中有愧。他把自己的努力,以及获得的成就,归结到祖宗累世之厚德上,从而小心谨慎,战战兢兢。
与普通人希望官越做越大不同,曾国藩反而希望“官阶不再进,虚名不再张,常葆此以无咎,即是持身守家之道。”只要自己能够不犯错误,不惹灾祸,能够使全家平安幸福就非常满足了。
“至军事之成败利钝,此关乎国家之福,吾惟力尽人事,不敢存丝毫侥幸之心。”
对于军事上的成功与失败,由于关系到国家的安宁和百姓的幸福,自己只有尽最大的努力去做,不敢有丝毫的侥幸心理和懈怠情绪。
从这封信中,我们可以再次感受到曾国藩在做官和为人上的谨慎与谦逊。
二、耐烦为居官第一要义
入朝为官是古代读书人最大的愿望,许多人为了求得功名,穷一生之力,发奋读书,屡败屡试。这才有了范进中举后的发疯,才有了许多读书人落弟后的失意。
然而能力越大,责任也越大,在享受做官带来的名利和地位的同时,也要承担无数繁杂的公事,因此保持内心的稳定,耐得住烦躁,就成了做官的必备素质。
就像我们在职场,每天为琐事烦心,紧紧张张,忙忙碌碌,着实让人心烦。
在《致沅弟·耐烦为居官第一要义》中,曾国藩就劝九弟曾国荃一定要克制自己的脾气,一定要做到耐烦。
曾国荃脾气火暴,遇事很容易不耐烦,他没有像兄长一样在官场的打磨下变得圆熟通融,而是很容易生气,并喜欢发牢骚,说话不着边际。
在写给曾国藩的信中,就发现了“仰鼻息于傀儡膻腥之辈,又岂吾心之所乐”的过激言论。
这让曾国藩十分担心,在给九弟的回信中说:“此已露出不耐烦之端倪,将来恐不免于龃龉。”他生怕曾国荃因为这样的性格惹祸上身。
于是,曾国藩在信中告诫九弟:“居官以耐烦为第一要义,带勇亦然。兄之短处在此,屡次谆教弟亦在此。”
如果想做官却不能耐烦的话,不但做不好官,还有可能因此而惹上麻烦。所以应时刻牢记“耐烦”这一点。
三、普通人也要做到“耐烦”
对于普通人来说,“耐烦”两字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于读书人来说,只有耐烦,才能够读好书,读进去书。如果没有耐心,这边拿起来,那边放下去,书就不可能真正看进去。就算偶尔拿起了书,也不过是随便翻两下就放下了,更不可能深刻领会书中的要义。
想要读好书,就必须要耐烦,真正静下心来,反复咀嚼书中的道理。这样才能把书读好,读进去。
对于普通百姓,只有耐烦才能把事情办得圆满。如果不耐烦,在做事时就容易心不在焉,虎头蛇尾。只有耐下心来,认真去做,才能够把事情处理好,得到最终的目标。
对于干事业的人,只有耐烦才能够成功。一个人所做的事业有大有小,但不管干多大的事业,如果没有耐心和恒心,是不可能最终取得成功的。
世上任何伟大的功业,都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要靠一点一滴地逐渐积累,才能最终实现。所以,耐烦不但是为官的第一要义,也是为人处世的首要基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