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错,七夕节因为牛郎织女的传说,使得人们对这个节日的认知也变成了对爱情追求的忠贞不渝的映象。
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在古代,七夕节并不是我们想的这样的。
七夕节
七夕节,为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又名乞巧节。而七夕节那天流传的“牛郎织女传说”是古代劳动人名对自然天象的崇拜。他们的初衷并不是用来歌颂爱情的,七夕虽与姻缘有一定的联系,但并未以追求爱情为节日的主要目的,更没有情人相会的风俗,「女性祈求姻缘」和情人节「男女相会」的内涵也没有多大关系。
在天文系统中,牛郎织女星象分野记载见于《汉书·地理志》:“粤(越)地,牵牛(牛郎)、婺女(织女)之分野也。”东汉时期牛郎织女星象出现了人格化的描写:“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
那么,既然七夕节不是中国的情人节。那岂不是说古代的女子没有追求爱情的权利了么?这样一来,印象中的古代岂不是有成为了一个无趣的时代。
显然不是这样。爱情这个话题可是一个流传千年的话题。在中国的古代,自然也少不了的这个。
在古代,为了能够让日常深锁闺房的女子也能出门见见风花雪月之人,民间以及地方政府慢慢地在一年的某一天做了一个全民相亲日。
而这一天,就是我们的传统佳节——元宵节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生查子·元夕》里的这句话,恐怕是用来说明古时候男女之间在元宵节那天私下约会的情节吧。
我们都知道,在古代,女孩子的不可以出门见人的,讲究尊崇三从四德,女子需要待字闺中。最严酷的一点事,女孩子在出嫁之前甚至都不知道自己的丈夫长什么样子。这样的情况放在现代,恐怕会把人逼疯把。
但是,到了元宵节,女子就没有了宵禁这么一个说法了。且女子可借机出游,看灯、观景、逛街、剁手。也正是未婚男女接触交往的好时候。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灯树千光照,明月逐人来。”(苏道味)
“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苏轼)
“五更钟动笙歌散,十里月明灯火稀。”(贺铸)
对于深锁闺中的女子,这一晚意义尤其重大,因为她们可以出门“看人”,融入那份狂欢之中。所以,才会有: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
而流传最为感人的一个故事便是太平公主的故事了。
《大明宫词》里的太平公主,第一次溜出宫门正式在如花一样的十四岁的年纪,而就在那一天,我们的太明公主她遇到了他的命中注定。
在看灯逛街的过程中,她在人群中拦下一个人,揭开他的面具。
“您……是不是在找人?”男人问。
“是……我在找昆仑奴。”太平答。
“昆仑奴仅仅是一张面具,面具后面的人脸通常是不同的……”这一张脸,名叫薛绍。
多少的男女,就在这一样,经历了和太平公主一样的人生境遇。在这个节日,促成了一对对相思,纵使不管结果如何,在那样一个保守的年代,这又是多么值得用一生去纪念的啊!
“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姜夔)
“问帘底纤纤,甚时重见。不解相思,月华今夜满。”(纳兰性德)
可能到现在,你还认为七夕应该就是作为中国情人节的存在。这个也没错,而小编想说的是,元宵节作为我们中国一个传统节日,是一个让我们值得用内心真情去守护的一个节日,就像古代太平公主守护自己的爱情那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