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的弹子球》随笔

作者: 游眄洛川 | 来源:发表于2019-07-18 16:06 被阅读8次

        唉,关于这部小说,我实在写不出什么随笔了,因为读完之后我不知所云。有好多疑问。

        最大的疑问就是双胞胎存在的意义。我们不知她们自哪里来,又将去往何方?甚至不知其姓名,只赋予其代号。

        第二个就是配电盘代表了什么?为什么我们三人要大费周章的为其举行葬礼。

《1973年的弹子球》随笔

        弹子球是丧失—寻找的模式,也是“我”逃避现实世界,沉溺游戏载体,因为游戏的模式是不断的重复。

      78个死和78个沉默,我沉默了。虽然没有读懂,但是还是沉迷于村上的文字技巧。其中对人物的空虚、迷惘、孤独以及无力之感刻画得细致入微。场景意象的书写也别具一格。附上一些摘抄叭:

他们简直像往枯井里扔石子一样向我说各种各样——委实各种各样——的事,说罢全都心满意足地离去了。有的说得洋洋自得,有的则怒气冲冲,有的说得头头是道,有的则自始至终令人不知所云。而说的内容,有的枯燥无味,有的催人泪下,有的半开玩笑信口开河。但我都尽最大努力地洗耳恭听。

一个季节开门离去,另一季节从另一门口进来。人们有时慌慌张张地打开门,叫道喂等等有句话忘说了。然而那里一个人也没有。关门。房间里另一季节已在椅子坐下,擦火柴点燃香烟。

惟独风声涌满四周。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一个季节死去而

回首望去,广阔的墓地上,死植根于各自的地面。

夹带海潮味的风,树叶的芬芳,草丛问的蟋蟀——唯独生生不息的世界的悲哀充溢四

我花四十五年时间只明白了一点。那就是:人只要努力——无论在哪方面——肯定能有所得。哪怕再普通平凡的项目,只要努力必有所得。

“那,晚安。问候猫。”

风如在黑暗中的透明断层滑行一般悄无声息地流过

田纳西·威廉斯这样写道:过去与现在已一目了然,而未来则是“或许”。

常想你来着,我说。心情于是一落千丈

灯塔总是捕捉暮色变化那一恰到好处的临界点——光与暗开始交错而暗却将超过光的那一瞬之间。

相关文章

  • 《1973年的弹子球》村上的寻找

    《1973年的弹子球》村上的寻找 村上的青春三部之一的《1973年的弹子球》(以下简称弹子球),品读告一段落。...

  • 《1973年的弹子球》随笔

    唉,关于这部小说,我实在写不出什么随笔了,因为读完之后我不知所云。有好多疑问。 最大的疑问就是双胞...

  • 村上

    《且听风吟》 我 鼠 杰氏酒吧 《1973年的弹子球》 我 直子 双胞胎女孩 弹子球 《寻...

  • 2021-04-20《1973年的弹子球》

    读完《1973年的弹子球》后,我甚至连弹子球是什么东西也搞不懂。 但是那种执着的追求和实现追求后的空虚,却是这么也...

  • 《1973年的弹子球》

    未曾经历的事情仿佛在某处经历过的似曾相识之感(既视感) 有进口必有出口,事物大多如此:邮筒、电动吸尘器、动物园、酱...

  • 1973年的弹子球

    人的一生就是寻找的一生 好久没有静下来看一本书,写一段文字,甚至安安静静的喝一杯茶什么都不想。换句话说,我内心不断...

  • 1973年的弹子球

    (文/江寒园) 一年前,我热爱骑行,每周等不及的回家要骑车出去溜一圈,几乎骑遍了附近各个峪口、村落。想着在四五月份...

  • 一九七三年的弹子球

    人多多少少都是按照自己的模式活下来的。当别人和自己差别太大时会感到生气,过于相像又会觉得悲哀。如此而已。 ——村上春树

  • 1973年的弹子球(摘抄)

    倘若人果真生来即是辩证地自我升华的生物,则那一年同样是充满教训的一年。 她走路的神情,俨然骑一头白象在深山老林的小...

  • 读《1973年的弹子球》有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1973年的弹子球》随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mill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