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扰与超越

作者: 产品经理读书会 | 来源:发表于2016-10-22 17:38 被阅读25次

    最近一段时间工作上的事情带来颇多困扰,常提醒自己要正能量、不要太认真,一旦陷入工作仍不免积累负能量。循环往复,进入了一个负反馈的怪圈。经过深入调研与思考,终得其门。

    困扰的源头

    乐帝入职时,恰逢人事变动,老一波产品经理离职,新人又迟迟难以招募。由此最初定位从边缘产品模块做起,到赶鸭子上架负责产品比较的核心模块及其他几个模块。由于负责的产品模块较多,每个产品版本便会有相应的项目进度需要跟进,在项目跟进过程中,发现会有少部分人不够称职,便需要付出额外的精力。以上状态运作起来便是:写完方案跟项目、跟完项目写方案。再相比离职去竞品公司的前同事,负责小且目标明确的业务模块,并有足够时间打磨产品,磨炼技艺,实在让人羡慕。总结来说,便是粗线条的工作,与理想中打磨产品并精进产品能力的预期不符。

    困扰的管窥效应

    产品经理的工作性质决定了需要与各个团队对接,在对接和私下接触中发现,相关团队普遍存在人员不足的问题,人员不足的特征之一是一人身兼多职负责多个业务模块。相应地,由于疲于奔命忙于完成任务,对工作的满意度及工作收获都会下降,在这样的状态下,工作产出的品质便会粗糙。

    处在这样的状态下,也就解释了一直困扰我的几个问题。为什么大家在产品上很少有不同意见?为什么部分人不能尽职尽责多付出一些?因为每个人都在忙于手中的任务,陷入一种管窥心态,不犯错便是第一位的,额外付出不在考虑范围之内。想到这些,人员不足是问题的真因,也便能更多的理解与体谅压力之下的相关人员。

    人员不足也有好处,便是能够辨别哪些人靠谱与否。须知退潮时,才能知谁在裸泳;资源不足时,才能看到谁在咬牙坚持。前文所述Z先生便是在这样的条件下被暴露出执行力与领导力意识与能力缺失。

    战略归因

    各团队普遍人员不足,但仍没有快速补齐人的需求。追溯下来本质原因可以归结到产品生命周期上。目前主线产品各项数据已见顶,产品进入生命周期的平台期,这个阶段的产品投入多少对产出影响不大。产品处于这个阶段,从商业角度来思考需要做到开源和节流。开源体现在为现有资源寻找更多出口,诸如孵化小项目、更多的合作换量。节流则体现在逐步收缩主线产品投入,仅维护基本版本迭代,不再大投入。体现在人员角度,快速发展时期员工数快速扩张,到了这个阶段会存在人浮于事的情况,企业主也会思考在人员上节流。

    产品进入平台期后,一方面,投入变少,谋发展的员工可施展的机会变少了,造成了离职率攀升(当然也会有管理问题)。一方面,企业主从商业角度考虑,刻意提高招聘标准,减少人员招聘。这样就不难理解人员紧张问题的原因了。在此背景下,产品经理作为需求输出方,需要推动各方进行产出,而在整体资源投入变少情况下,就会处处掣肘。

    价值与定位

    互联网的价值在于连接,产品经理核心价值也是体现在连接上。产品经理连接用户与技术团队,连接目标和结果。从产品经理角度看,就是最有效的利用资源,做正确的事。

    从业这半年来,衡量工作成果的关键指标(KPI)是负责上线需求量。从结果导向看,更应细分为负责上线的需求解决了什么问题,结果如何,负责上线的功能点从长期产品布局中的作用。从以上角度特别是从长期产品迭代的方向的角度,比较容易准确的判断出产品经理创造的价值。

    负责多个产品模块有创造价值和个人成长两方面优势。

    负责模块越核心,越能将自己的判断付诸现实,影响亿万用户,收效也越明显。负责多个模块同一时间负责需求越多,能加快创造价值的速度。以上两点原因,目前乐帝的状况可以更快的创造价值。

    另一方面,负责比较核心的模块及其他模块,可以从整体上了解整个产品的逻辑,能够培养全局视角。同一时间负责需求越多,则会有更多的试错机会,客观上的试错成本越低,为个人快速成长提供了外在条件。这一点与乐帝实习时由于产品经理过多只能每日跟bug形成鲜明对比。

    凡事都有利有弊。负责模块过于细分,可以深耕某个方面,但视角上也会狭窄。负责模块过多,视角和试错成本上都是优势,但也存在产出不够精细的问题。乐帝目前处于后者的情况,则需要付出额外的努力去学习与思考,实现环境与个人协调的正向价值。为将来的变化做好准备。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产品经理读书会

    关于产品经理读书会

    专注于为爱读书的产品人提供书籍推荐、读书交流、以书会友的环境,欢迎爱读书的产品人分享读书感悟、找寻改变世界之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困扰与超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mjhu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