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后,赵国国力大损,秦国从赵国夺取了不少城池,其他其他小国也想趁着赵国虚弱的时候,多多占领赵国的城池,燕王姬喜就是这样的人。
燕王知道自己燕国弱小,不敢冒然进攻赵国,因为他不知道赵国到底还有多少家底,冒然进攻的话,会不会遭到赵国的反攻,所以他派一个使者去试探赵国。
公元前251年,燕国国君姬喜派使臣栗腹和赵王缔结友好盟约,赵王设置酒宴好好招待栗腹,栗腹吃饱喝足,然后装了一车邯郸特产回去了。
栗腹返回燕国后,给燕王汇报说:赵国的壮年男子在长平之战中都战死了,他们的孩子还都没有长大成人,所以我们可以去进攻赵国。
燕王把大将军昌国君乐乘叫来,咨询他的意见。乐乘回答说:赵国是四战之地,四境都面临敌人,需要四面抵抗,赵国自胡服骑射以来,国中百姓都习惯了随时作战,所以我认为我们燕国还是不能功打赵国。
燕王说:我用五个燕国人打一个人总可以吧。乐乘答道:那也不行。没有得到乐乘的肯定意见,燕王十分生气。
好在当时燕国群臣都认为可以出兵攻赵,燕王信以为真,于是集中全国的战车2000辆,兵分两路进攻赵国,一路由栗腹率领,进攻城,一路由卿秦率领,进攻代地。
燕国上大夫将渠听说后,立刻劝谏燕王说:我们燕国刚与赵国交换文件,订立友好盟约,而使臣一回来就发兵进攻人家,这是不守信用,燕国军队肯定无法获取战功。
燕王不听将渠的劝阻,而且还要亲自率领作战部队随大军出发。将渠一把拉住燕王腰间的丝带,不让燕王走,燕王气得向他猛踢一脚,将渠哭泣着说:我不是为了我自己,而是为大王您啊!
燕国的军队抵达宋子城,赵王任命廉颇为大将,率领赵军迎击燕军,在邺城击败栗腹的部队,在代战胜卿秦、乐乘的部队,并乘胜追击燕军五百余里,顺势包围了燕国国都蓟城。
燕王只得派人向赵国求和。赵国人说:我们谁都不信,只信将渠,燕国必须得让将渠前来议和才行。于是燕王姬喜任命将渠为相国,前往赵国再次议和,赵国的军队方才退走。
参考《资治通鉴秦纪1》
评论
老话说的,小占便宜吃大亏,这句话用在燕王姬喜的身上,一点没错。赵国是被秦国打败了,他也不看看赵国和秦国对战了三年,这其中的实力是还是很大的。
赵国和燕国的对战中,直接损失的是前线的士兵,可是赵国的后援部队并没有因此而受到损失,能够为40万赵军提供粮草军械的后援人员绝对远超40万,就算赵国损失了前线士兵,这些后援的人员也是随时可以转化成为生力军的。
燕国看不到这些,以为赵国真的没有力量对抗了,所以大摇大摆的把燕国军队开进了赵国境内,准备趁火打劫。
殊不知赵国输了长平之战,所有赵国人心里正憋着一口气,没地方出,燕国的入侵,正好让赵国人找到一个出气口,赵国从上到下,从将军到士兵,狠狠的把燕国军队暴揍了一顿,出了在长平之战时候的恶气。
再说燕王姬喜这个人,他做出决定之前,并不是没有向有本领的人咨询,他也咨询了,他把大将军乐乘叫来,乐乘给了中肯的建议不听,乐乘是乐毅的后代,对战场情况是十分熟悉的,他的建议必然很中肯,到姬喜不听,这能怪谁,只能怪他自己。
朝臣中将渠不让燕王姬喜随军出征,拉住腰带不让走,踢开了还要去,说过燕王姬喜这个人十分固执,认定的事,别人是劝不住的。
直到燕国被赵国暴揍了一顿,燕王姬喜才后悔,可是,后悔已经晚了,大将军不让去,大夫劝他不听,这可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活该被打败,哈哈哈!
对此,你怎么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