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一个故事给你听,也不管你听不听。
写在月初,月末交给你看。
上车后没有补到卧铺票。只好一个人呆呆的坐在驶向成都的列车上。
想到了一句话。孤独总会让我们成长。别误会,即便是一个人在列车上,也不会感到有什么不安。倒是车窗外碌碌的人们,也不知道他们要去哪里呢。讲着这里,突然想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没有人看过,就只有我知道。
T同学和这座城市里的其他为学业而匆忙的同学们乍一看并没有什么两样。他们背着同样沉重的书包,带着惺忪睡意奔波在清晨,徒徙在黄昏。真要去纠结到底有何不同,或许是他永远都是一个人。好像在别人眼里,他一直蜷缩在自己的世界里。有人问他“为什么不试着去找几个朋友呢”他总是淡淡的一句“这里,是我的领域了”所以即便作为他为数不多朋友中的我,和他交流的机会也很少很少。那为什么我们会是朋友呢?我到现在仍然十分好奇。也许是因为我们同样喜欢福尔摩斯和他的花生,也喜欢各种烧脑的犯罪手法,教义,一个神秘的黑暗组织...总之,如今回想当初,能作为他的朋友,幸与不幸亦存。”
幸哉,我身边又多了一位天真又善良的孩子。至于不幸...难免耳边有千百张嘴巴。
开学不久,同学们便逐渐感受到了他的“与众不同”。比如每次回答问题他都会摆出奇怪的poss迎接老师的提问。他甚至喜欢讨论一些异常冷门知识,比如幕府时期的德川家康和织田信长的恩怨情仇...当别人还在被必修的基础函数折磨的死去活来(反正我是死去活来),他竟然默默的拿出一本高等数学研究了起来...即便如此,他所钟爱的事物也未曾说服哪怕一位愿意听他讲话的同学。理所当然的是,他数学挂了...
正如此,他在别人眼里种种“不合群”的表现持续发酵,但他似乎并未感受的到。他依旧活在属于自己的世界里。他表面蔑视对他的一切流言蜚语,实际上却被折磨的体无完肤。他表面上展现对人世间一切的淡然,却时常会被看出沉不住气。他笑起来的样子也许都会被他人嘲笑。可他真的开心的笑过么?作为他眼中的最好的朋友的我,从来没有感受到。
“你是他的朋友,他对你很好,你该去帮帮他”
“嗯,我一定会帮助他”我告诉自己。
后来,我顶着“T同学的知己”每天放学和他一起回家,畅谈一切。开始,我们只谈爱好,每天放学的日子里都充满欢笑。而当我经意不经意间对他的一切“指导”都会让他变得有些急躁与不耐烦。再后来的路上,基本都是他说我听,但或许这样我们都会好受些。再后来,我们很少一起回家。原因是他想要静静走,而我也有了所谓更气味相投的好朋友。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我渐渐摆脱了同学们“谈笑风生”的“知己同学”,T同学呢,仍然执意走他认为对的路。当然,这路上泥泞纵横,是没有终点,也看不到尽头。故事没有讲完,只是我不知道该用什么方式说来给你听。这都是我们的选择,也决定了我们的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