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也有人质疑这种思想,比如,有个记者曾经质问托尔斯泰:“你说‘勿以暴力抗恶’,那么如果有人欺负你的老婆孩子,你怎么办?”托尔斯泰当时无言以对。同样的问题,也有人质问过我,我是如何回答的呢?我说,如果我遇到这种情况,绝对会揍那些欺负我老婆孩子的人,但我仍然会提倡“勿以暴力抗恶”。为什么?因为,人类的文化永远要高于人类的行为。人可以用行为保护自己,但文化不能倡导暴力。一定要记住这一点。这是对“战胜以丧礼处之”的补充。就是说,你可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但你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能觉得暴力真好,你要知道暴力是不得已的,不能认可暴力,更不能提倡暴力。
有人也问过我,你谴责暴力文化,那么你怎么看待抗日战争?你难道觉得抗日战争也是罪恶的,我们应该无条件对日本人投降吗?我告诉他,当然不是,日本侵略中国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抗日,但我们的文化必须爱好和平,必须谴责战争。因为,如果我们的文化爱好和平的话,这种向往和平的声音就会传递给我们的下一代,成为中国的一种文明,世世代代地流传下去,影响世世代代的中国人,让中国人的子孙不要重复老祖宗犯过的错误,不要“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你想想看,老子时代的那些暴君还在不在?不在。暴力换来的那些胜利还在不在?也不在了,早就变了。但《道德经》还在,反战的声音还在,向往和平的精神与真理还在。所以,这个声音比暴力的行为和暴力的存在更加永恒,它非常了不起。可以传承的文化,永远比一时的行为和存在更加重要,所以文化永远要高于人类的行为、高于人类的生活、高于人类那些情绪化的声音。文化要像太阳一样,永远在高空照耀着整个人类。
历史上还有很多优秀的文化基因——比如爱好和平这一理念本身——都被历史书给掩盖了。很多近视眼看不懂历史,所以忽略了一些对人类有益的东西,反而去赞美和歌颂一些对人类有害的东西。比如,历史书上总是把成吉思汗塑造成英雄,但成吉思汗杀了多少人,你知道吗?你根本猜不到。在他发动的战争中死去的人,就算没有上亿,也肯定有几千万了,因为他灭了四十个国家,毁了那么多的国家和城池。他每逢攻下一座城市,而军民又不肯投降,他就会屠城,把满城的军人和老百姓一起杀光。西夏、金、西辽这些国家,在与成吉思汗的战役之中,遭受的是灭国之灾。多么可怕。而且,他灭掉的不仅仅是中国大地上的一些小国,还有国外的一些城市。成吉思汗的铁骑踏过之处,几乎只能留下一片血污。当你从这个角度衡量时,还会觉得他是英雄吗?他固然有其过人之处,但他绝对不是我所认为的英雄,也不是佛家和老子们所认为的英雄。在我们的眼中,英雄是给人类带来和平与幸福的人,而不是能够征服世界的人。
如果我们正在这里读《道德经》,成吉思汗突然带兵冲过来把我们都杀光,把我们的亲人也乱箭射死,你觉得他残不残忍?肯定残忍,因为我们又没有伤害他,也没有挡住他的路,他为什么要把我们的头都割掉,把我们都踏成肉泥?但成吉思汗就是这样,他杀掉的那些老百姓,跟他都是无冤无仇的,即便无冤无仇,也都成了他的刀下冤魂。这样的人,怎么能算得上英雄呢?真正的英雄,是丘处机那样的人——看过金庸武侠小说的人,大概都知道全真教的长春子丘处机,他六十多岁的时候,曾经专门走到蒙古大草原去找成吉思汗,那时没有飞机,没有火车,没有汽车,他也没有骑马,仅仅是步行,走了几千里路,就是为了跟成吉思汗说一句话:再也不要杀人了。成吉思汗问他为什么,他说,上天有好生之德。你想想看,面对灭国四十的成吉思汗,依然能心平气和地发出反战的声音,这样的人是不是英雄?是的。所谓英雄,应当是无所畏惧地为人类创造和平环境的人。所以,成吉思汗不是英雄,止杀的人才是英雄。杀人如麻,对生命无所敬畏的人,是屠夫,绝不是英雄。屠夫的命运,只可能是屠刀,所以成吉思汗在征讨西夏时中箭,最后伤重不治而死。他死的时候岁数也不大。
所以,我们在学习历史的时候,要始终有另一种眼光,用自己的心去衡量一种声音的价值。在历史书赞美汉武帝雄才大略、陆游是爱国诗人时,我们要有自己的清醒判断。“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是陆游临死前写下的诗,表达他在生命即将结束时的一种牵挂。虽然他对国家的牵挂让人感动,但是他的不明白却也让人心痛——既然“死去元知万事空”,为何不明白江山属于谁、属于哪个民族并没有本质上的不同呢?今天金朝灭掉了宋朝,明日元朝又会灭掉金朝,后日明朝又把元朝给灭了。用武力得来的江山,始终会因武力而失去,这是谁也逃不了的因果律。如果真的“死去元知万事空”,就会知道这种争斗其实是没有意义的,保护好现有的国土,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至少过上和平的、没有战乱的日子——不是更加重要吗?所以,虽然陆游的身上有一种令人敬佩的东西,但作为一种文化,我们不能提倡他的好战,不能提倡他的民族主义,我们提倡的始终都必须是和平。
只有人类的文化高于人类的行为时,人类才有升华的可能,也才有前进的方向。
——选自《老子的心事第二辑》雪漠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