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万卷好书读书会洞察钻榜读书
《信息简史》2-2:信息有那么一段历史(下)

《信息简史》2-2:信息有那么一段历史(下)

作者: 北京杜豆豆 | 来源:发表于2019-06-19 15:53 被阅读874次

    《100本互联网人必读》系列:《信息简史》2-2:信息有那么一段历史(下)

    文/杜豆豆


    倾一生之力,读经典好书,写有厚度的文字,过有深度的人生。大家好,我是杜豆豆。欢迎收听我解读的《100本互联网人必读》系列。

    查尔斯 . 巴贝奇

    6

    然而,语言才是心智本身的功能,心智中并无词典。

    词典这个东西是很晚才出现的。书中讲了两本词典,一个是英语世界中的第1本词典,另一个是最权威的词典。作者对这两本词典的解读是,它们是人类为解决文字不确定性以及我们拼写随意性问题的产物。

    跟语言相比,文字可以记录下来,有诸多的好处,怎么就说有不确定性了呢?

    先说这第1本词典。这本词典,是1604年一个乡村教师兼牧师出的一本书,叫做《字母排表》。写这本书,是用来列举英语中日用难词的。然而,里边的词是以字母表的顺序来排列的,这才是这本词典的重大意义所在。因为,用字母表的顺序排列,就是从这本词典开始的。

    虽然在公元前250年亚历山大的图书馆分门别类时就用过这种方法,但并没有形成标准。比如说中国古代的《尔雅》是按照天地草木这样的类别排序的,还有按主题、按词语意义排的。

    只有按字母表顺序找词,你才能实现层层嵌套的效果。从第一个字母开始,按照26个字母顺序查,然后第二个、第三个等等,这样找下去,实际上已经是在执行一套算法了。万事万物的名称都可以纳入一张列表,按字母表顺序,找到意义。抽象成符号,就变成了数学问题。

    《字母排表》这本书的初衷虽然是用来解生僻难词的,但在信息史上是一座丰碑。

    7

    可是,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作者名字的拼写至今都没有一个规范的拼法。这是因为,英语是以盎格鲁撒克逊语为基础的,在发展过程中因为维京人入侵、基督教传入等等历史原因,融合了多种外来语言,结果,英语词汇越来越大,以致于拼写规范成了问题。

    那怎么办呢?于是,有了第2本词典——《牛津英语词典》,也是当今最权威的英语词典。虽然最权威,词汇也最全,但仍然是有问题。

    比如,给单词下定义,怎样描述才能让人们正确理解呢?你用一个词来解释另一个词,另外那个词要不要也解释清楚呢?如果是比较抽象的词,没法直观表示,又该怎么办?

    还有,互联网时代,知识是在不断变化的,每天都有新词儿出现,这些变化的概念,又该如何去更新?那些科学界层出不穷的新概念,本身就是模糊的,你又该怎么去定义?全球融合后,外来词越来越多,词汇量也是大幅上涨,要不要收到词典中去?还有那些千奇百怪的网络用词,一度很流行,可过没几个月又消失了,这些用法要不要记录?

    如此说来,词典收录文字的工作似乎变成了没有尽头的苦差事。好在,我们有了计算机和互联网,这个问题,现在看来,已经有了应对的方法。

    不过,计算机在发明之初,却没人想到这点。因为,它只是用来计算的。

    8

    计算机的发明,要追溯到一个重要人物,这人叫做查尔斯 . 巴贝奇。

    查尔斯 . 巴贝奇是个数学家,年纪轻轻就进了剑桥大学,结果他的老师发现教不了他,他比老师还懂得多。20多岁他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获得了继牛顿之后的第三任卢卡斯数学教授席位。

    他兴趣广泛,有些怪嗜好,比如破解密码、开锁、设计灯塔信号系统等等。他甚至还曾经和伊桑巴德 . 布鲁内尔合作,铺设过铁路,进行过蒸汽机车的试运行。

    那他合作的是什么呢?他发明了一台大机器,用计时器和墨水笔配合来记录车厢速度,以避免撞车。这个机器现在听起来,好像并不稀奇,不就是行车记录仪嘛?可在当时,1820年代,可以认为是天才的创举。因为它处理的是数字。

    要知道,那个时候,工业革命刚开始,很多行业都要用到大量计算。计算是个大产业,专门有人生产厚厚的数学用表书,专门有预算员——那时被称为“computer”,负责算数查表。有意思吧,“computer”原来最早是人,不是机器。计算靠人工,不可避免会有时间延误,用表出版错误问题,还有人工操作失误问题等等。

    于是,巴贝奇就开始到处找投资,发明了差分机,一台纯机械的计算机,里面装满了成千上万个精度超高的零部件。可惜,因为难度太大,搞了快20年,投资用完了,这台机器也没完成。

    这个项目失败后,巴贝奇又设想了一种新机器。

    爱达 . 拜伦

    9

    于是,第二个重要人物登场了,她就是著名诗人拜伦的女儿,爱达 . 拜伦。

    爱达 . 拜伦自小就有数学天赋,后来嫁给了一位伯爵。成为伯爵夫人之后,她认识了巴贝奇。

    巴贝奇之前的差分机,是做简单运算的。他后来设想的这种新机器,是定位于做几乎所有的数学运算。以提花织布为例,方法是在纸板上打孔,然后放到机器中,机器根据这些孔按照设计的图案,可以进行制造。这其实就是如今电子计算机的原型,不但处理数,还处理变量,进行存储。

    当巴贝奇把自己设想的分析寄给爱达后,爱达不仅完全理解,而且敏锐地意识到这样一台机器实际是可以处理一切信息的,拿来写音乐都没问题。

    于是,爱达采用了更为深入的思路:让机器去计算,拿结果当变量,然后引导到下一环节的计算。用现在的术语来说,这就是在编程。爱达就这样成了世界上第一个软件程序员。

    很遗憾的是,聪明的爱达36岁就离开了人世,反而是年长她20多岁的巴贝奇,在她去世之后20多年才过世。

    巴贝奇去世之前曾说:“我乐意放弃剩下不管多少可活的时日,只愿能在5个世纪后的未来生活三天。” 这是一个多么有理想的天才啊!

    10

    蒸汽时代之后,人类发现了电磁转换,历史转入电气时代。

    前面咱们讲过会说话的非洲鼓、烽火台的烟火,声音可以传信息,光可以传信息,那电能不能拿来远距离传信息呢?

    让我们先从沙普兄弟的信号塔开始说起吧。

    沙普兄弟生活在法国大革命时代,一心想要发展出一套远距离传输信号的系统。先是要靠声音,比如敲砂锅之类的,下一站听到,根据数字转换成文字,但这想法太超前,失败了。然后,他们又想用百叶窗,也失败了。最后,他们终于想出了一个成功方案——信号塔。

    信号塔建在高山上,顶上有横梁,横梁两边是两个悬臂,用滑轮和绳索操纵。每个悬臂可以形成7个角度,每个横梁有两个角度,总共就有98种可能的信号。沙普兄弟为这98种可能做了编码。信息传递命令发出到结束,记录这些编码,然后查码本,就可以传递几乎任何的信息。这种传递方式,当时起了个名字叫“远距离书写”,英文是“telegraph”,后来这个词儿被电报借用了。

    信号塔被发明出来后,法国大革命就用起来了,战场第一线的信号很快就能传到巴黎。信号塔一时成了法国爆炒话题,甚至被巴黎议员吹捧为人类新的四大发明之一。

    但是,信号塔的弊病很快就在实际应用中显现出来,一个信号传输,从法国南部的土伦到巴黎,要10分钟左右,但如果是完整的一条信息,就可能会因为各种因素影响速度和准确率,比如操作员不熟练、天气变化等等。而且,昂贵的建造费用、人工操作的效率等等,都是问题。也就不差钱的政府敢用,民用那基本是不可能的。

    11

    那怎么解决呢?有人想到了电。

    在使用电脉冲进行远距离信号传输方面,起初人们也是做了很多尝试。比如,用26个字母对应24条回路;用电火花;用电流的指针偏转等等,但都不是很成功。

    最终,发明了电报的,最著名的还是摩尔斯。用一个杠杆弹簧控制电流的通断,发报员经过训练,一分钟可以发几百个码。如果电流要传得远,还可以加中继器来减少电流衰减。

    电报发明出来后,起初人们不大用。后来还是记者发现用电报传播信息的好处,采访一结束,信息立刻就能传出去,新闻马上见报,太方便了。于是,应用才开始渐渐广泛,线路不断搭建,形成了电线构成的地球神经网络。从纽约到英吉利海峡,从英国到法国,从欧洲到美洲,连英国女王和美国总统都互相发电报问候了。

    电报普及后,人们开始研究编码。最早是为了省钱,比如一句完整的句子,我用几个字母就可以替代了,但过于简化也有可能造成误解。再后来,密码学也发展起来,因为有了安全性的需要。

    这些直接推动了基础数学理论的研究,书中讲了两个重要人物,奥古斯塔斯 . 德摩根和乔治 . 布尔。他们两人在1847年的同一天各自出版了堪称自亚里士多德以来逻辑学领域最伟大的里程碑式著作:布尔的《逻辑的数学分析》和德摩根的《行事逻辑》。

    他们的研究,对于之后信息技术的发展非常重要。因为它正是用了抽象符号,完全剥离了文字意义。

    乔治 . 布尔

    12

    那么,人们开始真正理解和利用信息,又是从何开始?之后,又有那些演变呢?

    下次讲解。

    今天的解读就到这里。倾一生之力,读经典好书,写有厚度的文字,过有深度的人生。我是杜豆豆,感谢你的收听。明天我们继续解读《100本互联网人必读》系列的第一本书《信息简史》,欢迎持续关注。

    (未完待续)

    创作不易,非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您觉的文章有用,别忘了在文末点赞哦。

    读更多好书,请访问我的文集连载:《一生必读的万卷好书》

    我是最高级别的“简书会员合伙人”。欢迎您加入“万卷好书读书会”:会员已超200人,需群主拉入。有兴趣的简友请加微信dudoudou189联系我。读书会座右铭:在浮躁的时代,安心读书写作,养育心灵。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信息简史》2-2:信息有那么一段历史(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mtfq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