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主义”,是我在看梁宁老师的一个主题为《在长期主义里寻求安放》的演讲里,学习到的一个概念。与“长期主义”相对应的是“临时感”。这两个概念,跟很多其他的热门概念紧密相关,例如,“当下”、“未来”、“确定性”、“不确定性”等。
临时感
按梁宁老师的观点,具有“临时感”的人,常用的句式或具有的特点有:
1、先凑合着
2、等...我再来...
3、无机(没营养)对接,不融合
4、以不确定对不确定
这四个特点,背后夹带的木马或心理学因素是什么?
对于喜欢“先凑合着”、“等...我再来...”的人,他们通常会以不愿将就、目光长远作为说辞。这本没有问题,但是他们忽略了未来也需要当下作为起点,所以他们无法把时间、精力等各类资源倾注在当下以及当下的这个空间里。当无法做好当下事情的时候,他们往往也等不到期望的那个时机、机会。
对于“无机对接,不融合”的人,他们背后显然带着强烈的分别心。
例如,这个公司是你的,不是我的,我干嘛要那么拼命的干活?反正主要的好处都是你的,不是我的。
如果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这类人往往沉浸在自我的一元世界里,不愿意进入到关系里面,所以对于把自己的时间与经历倾注给别人,显得犹豫不决。
问题是,虽然这个空间可能不属于你,但是,你停驻在这个空间所耗费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你的。你在这个空间里获得的成长,包括解决问题的能力、看问题的视角,获得的情感,受到的心灵冲击,这所有东西都是你的,别人想拿也拿不掉。
梁宁把“无机”解释为“没营养”,意思是:当你不愿意投入自己的时间与精力给到当下的这个空间时,表面上你节约了能量,但实际上你为此还是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而这些时间与精力完全是没营养的,它们无法带给你成长,反而是在消耗你自己。
长期主义
至于带着“长期主义”生活的人,与之匹配的句式或特点有:
1、也许一天,也许一生
2、就在当下,就在此刻,做你自己能做的
3、在融合中彼此长成
4、以内心的秩序应对(世界的)不确定
我原来以为“长期主义”是跟“当下”这个概念对立的,但是实际上,“当下”应该是“长期主义”里的一个要素。
具有“长期主义”的人,他们一般认同一个前提: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是可以一步到位的。
所以,所谓等到时机成熟的时候再倾注心力,这实际是很难的事情。
你既然处在了这个空间,就得放下分别心,投注精力、情感给这个空间的人与事。只有在与别人的融合中,你才有可能碰到破局的机会。
人都是这样的,你只有倾注了你的心力给到某个空间跟某个人,他们才有可能成为你的容器,而在这个容器里你能获得确定感、安全感。例如,想想当在家里或者在一个全情投入的公司里,我们具有什么样的情绪、情感?
具有“长期主义”的人,因为他们认同没有什么东西是能一步到位的,所以他们会放过不完美的自己,会力求在此刻做好自己能做的。
具有“长期主义”的人,他们还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是:
怎么应对“世界的不确定性”这个确定的事实?
梁宁老师提了两个角度。
理性的角度
按理性的角度,可参照“点线面体”的战略选择。
关于“点线面体”的战略选择,梁宁老师在得到的《产品思维30讲》里有非常详细的解读。
例如,你在几年前买入了深圳的房子,这是一个“点”的选择,而因为这个“点”是附着在中国作为一个快速崛起的经济体这个“体”上,由此,你最终获得的收益,实际上是整个“线”性周期的结果。
只看一个点,你往往无从选择。正确的思考方向是怎样的?梁宁老师给了这样的描述:
去考虑这个点正经历怎样的一个线性周期?在这个周期的什么阶段?这个周期是处于怎样的一个面上?这个面在怎样的一个经济体的状况里?
感性的角度
对于这个角度,梁宁老师引用了李安的一句话:
爱是全然交付。
牛人之所以是牛人,其中一个原因是:当他们在真正热爱一个事情后,不管外面的世界发生什么,总能无条件地倾注自己的时间、精力以及其他的资源。
也正因为爱,他们才能在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维持好自己内心的秩序,让自己得以安放。
从世俗的角度看,如果只是一味地带着“长期主义”去生活,有可能会过的不是很漂亮。
例如,在职业选择上,你选择了一个夕阳行业,然后,你安慰自己说:哪怕这样,我也要带着“长期主义”的心态去工作。也许你能获得心理的满足感,但是获得的经济收益可能会很有限。
所以,“长期主义”的态度还需要搭配理性的选择,“点线面体”战略选择本质是一种系统思考。
我们个人表面上是一个单一的个体,但是,外围的人与事、过去与现在的整个社会环境都在每时每刻的塑造着我么自己。所以,我们在做个人的选择时,注定不可能只是凭自己的喜好,自己的一腔热情。
当然,人毕竟是有着丰富情绪、情感的,所以,也逃不开感性的抉择。
而这种夹杂着理性与感性的选择,当中的冲突与融合,可理解是一种成长、升级。
网友评论
做有生命力的事情,
是我一直追求的。
它和长期主义相类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