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读书,不忘初心
今日阅读:《老子》 中华书局译本
很多人说,老子提倡无用和无为,是一种消极的处世态度。我认为这种解读,不是老子的本意。
我十几年前开始读老子的《道德经》,感到似懂非懂,中间也回头读,还是云里雾里。一直到今年,我不读了,改成一边动手抄写《道德经》,一边用潜意识默念,反复抄写,突然豁然开朗,能读懂了。
老子这个人,已经超凡脱俗,他是用一个真人的视野,去阐述大道运转的规律。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后代人如果硬要道之,名之,显然会词不达意,名不副实。
我分享一个阅读《道德经》的诀窍:一是要动手抄写和默念,二是不要用智去思考推敲;三是不要看注解。我发现白话文注解,很多地方误读了老子的原意。我是反复阅读文言文,不看白话文,以免受他人解读的误导。
下面,我把《道德经》精华的内容,结合生活的故事,做一些解读。希望大家能用老子的智慧哲学,提升自身,成就更好的自己。
1、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刍狗,是古代祭祀用的供品,以草扎成的狗。用完之后,人们就把它放一边,不再搭理,任其自然化解,回归自然。
橐籥(tuóyuè),是一种古老的鼓风箱。
我在陕西咸阳礼泉县袁家村(距袁家村10公里处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家陵园——唐太宗昭陵)旅游时见过。煮茶的大叔,高声唱“大河向东流”,有节奏地一推一拉风箱,大火呼呼地旺起,烧热茶。
很多人把“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解读为老子的思想恶毒。
非也。
我们知道,在一个矛盾对立的世界,有笑就有哭,有幸福就有悲伤,有得就有失,有生就有死,有阴就有阳……二者像一个跷跷板的两端,是相互对立,又互相依存的关系。
因此,老子认为,之所以有“仁义”出来,是因为有“虐暴”。有“虐暴”出来,那就说明已经“失道”。
天地和圣人是“不失道”的,所以,他们守中,既没有虐暴,也就没有仁义。表现出来就是,天地万物(包括人)各得其所,顺其自然,像刍狗一样,最后回归自然。此为大道法自然。
故宫里悬挂在皇帝头上的匾额“允执厥中”,这个中,和老子说的“守中”,是同一个意思。
要知道,人善的念头,在一心;恶的念头,也在一心。善与恶,都源自同一个根源。
当人的思想意识,能做到“守中”时,他们就不会产生执念。
天地和圣人的境界,已经跳出二元对立的世界,他们是阴阳归一。一,就意味着没有善,也没有恶,他们只是本源,如如不动。
2、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在我们这个社会,竞争无处不在。从小就要竞争,学习成绩排名分先后;工作需要竞争,不然好的蛋糕轮不到你瓜分;进化需要竞争,物竞天择,优胜劣汰。
那么,老子提倡的“不争”,是不是和这个时代格格不入?
其实,老子说的“不争”,是利用“不争”的方式,得到最多,达到最大化。
怎么理解?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从不跟任何东西争,却滋生万物,万物也离不开水。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水处于“下”。众人喜欢高处,喜欢高高在上,厌恶低处,厌恶“下”,所以水处众人之所恶。
可人们不知道的是,这个“下”,却是最接近“大道”的。
峡谷在“下”,所以能汇流成小溪,成江河,而大海,之所以能成为百谷之王,因为能容纳百川。
所以老子把“下”称为:善地。
一个人如果拥有水的上善,他就会把自我摆在“下”,也就是居善地;这样他拥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心善渊;心宽,而仁慈,与善仁;说话有诚信,言善信;行得正而治,正善治;做事情有能力,事善能;行动能抓住好时机,动善时。
做到这些,他不需要去跟别人争,就已经无尤。
3、三十辐共一毂(gǔ),当其无,有车之用也。埏(shān)埴(zhí)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也。凿户牖(yǒu)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也。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如何理解和运用老子的“无用”思想呢?我举一个无印良品的案例。
无印良品的设计理念,就是运用了老庄哲学的“无用”理念。他们是这么解释的:
中国老庄哲学曾讲过:无用之用,乃为大用。比如一只碗,大家看到以后会想到它形状好看、颜色漂亮,等等。但是按照老庄的想法,当中空的部分才是最主要的。有了空间,我们才能把饭、汤放进去,空才是它的意义。无印良品开发的东西,不是酒,也不是香水,而是一杯白开水,无色无味无添加,人们都可能需要它。
我自己对“无用之用,乃为大用”也有深刻体会:
之前看中一套漂亮、精致的碗,买回来,用了一段时间,发现这些碗,装饭的容量和隔热功能,还没普通的碗好。慢慢地,我就把这套漂亮的碗搁置起来,使用普通的碗。
在老子的思想里,好看的图案,精致的外形,这些可见的东西,都属于“有之以为利”;而碗装东西的空间,隔热功能,是否耐磕碰,这些不可见的功能,属于“无之以为用”。
读到这里,你应该能明白,老子思想之高明,非寻常人之所见。所以《道德经》能成为经典,流传几千年。
休息一下,今天先解读到这里,我们明天继续。
如果你认为文章有益,欢迎留言、分享、转发,传递知识,分享智慧。
注:本文由易瑾还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网友评论
《寿康宝鉴》劝行善文:
‘劝行善文’(善有善报 善得光明)
善家有余庆,人善有余福。恶家有余祸,人恶有余殃。因果报应有,来早与来迟。若人欲求消灾祸,速速改过忏罪行。若人欲求得福安,勤勤行善所求得。世人学坏仅三天,只因常受环境染。劝君心德要坚定,恶事不可做,恶话不可说,恶心不可存。众生命贵莫杀害,非分之财莫偷盗,美色可怕莫邪淫,妄语伤人伤自己,酒迷心身莫贪杯。不可欺善人,不可毁贤士,若把贤善欺,易遭神鬼怒。多做恶事必祸己,多行不义必自毙。劝君常学圣贤行,存心孝亲莫忤逆,戒杀众命常放生,铺桥造路兴大利,舍财施物济困穷,见人危急伸手救,见有善事立刻行。身常守德做善事,口常柔和说善话,心常仁慈存善心。一切善事都去做,一切恶事莫沾身。善恶报应影随形,勉己劝人常行善。因果报应古今同,勉己劝人常行善。
你很喜欢说很多人,即使有,也是那种人自己心态不正,或者阴毒,或者统治需要、或者达到某种目的。读道德经之前要端正自己检讨自己,冷静下来。所以你说这个世界是矛盾对立,一个读道德经的人,确切点说是修道的人,不应该有这种狭隘的思维。人类世界的道是一体两面,共同存在相对待,不可分割。如果视野再开阔到宇宙,道的本体是一体多面。道仅仅五千字,就包括了西方所有的哲学。
动善时,水从来不刻意不选择时机,无欲无求。它不论动与不动都是最佳时机,只有人才会选择天时地利人和。
抱着探讨学习的想法,刚接触道德经,有说的欠缺,望作者海涵!
无为,不违反客观规律。无不为,不主宰自然
不挣,本身就有的东西就不用和别人去挣
最近也在抄道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