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物公众号【麦小丁】征集优质文章书评影评写作营(齐帆齐商学院)
如果你的孩子没有像全红婵和谷爱凌那样的童年,到了青春期怎么办?

如果你的孩子没有像全红婵和谷爱凌那样的童年,到了青春期怎么办?

作者: 李小易 | 来源:发表于2022-02-11 13:19 被阅读0次
(齐帆齐微课第51篇,22年度营第8篇,3449字,年度营15876字,总共77189字)
我们的孩子年龄和小世界冠军一样,但是成就,应该说成绩,却差很多。

2020东京奥运会年龄最小的冠军,跳水冠军全红婵,和刚刚获得2022北京冬奥会自由滑雪冠军谷爱凌,有不同的出身和成长经历,但是都获得世界冠军的称号。

两个孩子都是经历了无数刻意练习后,获得成就的。

全红婵 谷爱凌

我们的孩子呢?

即使不是要成为世界冠军,那么总要成为一个独立自主对社会有用的人吧。

作为父母,我们与全红婵父母不一样,与谷爱凌父母更是不同。

那我们的孩子该如何培养呢?

尤其是作为父母,孩子已经到了青春期,你才发现,原来有好多地方做错了。

对于教育孩子太用力或者太放松,或者又严厉又放松,就这样孩子长大了,到了青春期,这个叛逆的年纪。

厌学逃学,打游戏,不出门……

这时,你作为父母怎样自处,又怎样帮助即将成人的孩子呢?

两位世界冠军,给了我许多思考和启发

两个冠军孩子的不同

1 出身

全红婵是广东省湛江人,她家的条件比较困难,父母是普通农民,靠着几亩小果园养活一家人。

母亲由于车祸,身体不太好,整个家庭靠她父亲在支撑,有一个哥哥已经工作,弟弟和妹妹也在练跳水。

谷爱凌出生在美国,他爸爸是哈佛毕业,妈妈是北大和斯坦福,外婆曾是上海交大女篮名将,外公曾是中国名校的足球主力,爷爷也是斯坦福毕业的。

当然出身在很多方面有很重要的作用,甚至是决定性作用。

但是全红婵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出身农民家庭,照样可以拿世界冠军。

所以首先出身并不能决定一个孩子是否能成才。

全红婵家

2  喜好,梦想

全红婵喜欢吃辣条,她的梦想是开一家零食店可以随便吃零食。

她还说奥运会结束想玩游戏,去玩抓娃娃。

谷爱凌除了喜欢滑雪外,还有好多喜欢和尝试的事,跑越野和和田径、篮球足球、冲浪、骑马、射箭、攀岩、芭蕾、钢琴、唱歌、演戏,简直是全能型人才,在美国高考获得了1580分的好成绩,满分是1600分,为了备战冬奥会,用两年时间自学完成了高中三年的课程,被斯坦福大约录取。

她说,滑雪是她生活的一部分,但是不是全部,她未来还会去做更多的事情,更多的体验。

有丰富的人生体验和经历,应该算是她的梦想吧。

谷爱凌似乎是我们心目中想要的孩子的样子。

但是那就像我们是母鸡,却要求孩子是鸭子,能在水里游,一样的不可能。

我们可能更像全红婵的父母一些,但是孩子呢?

而且作为一个普通的父母,又是有一些教育理念和知识的父母。

如果孩子说梦想是开家零食店,我们会说“那能有什么出息!好好学习!”

如果孩子喜欢辣条,我们还得想方设法的一边满足孩子,一边还要想着如何做能让孩子自己能抵制垃圾食品。

喜欢辣条也没关系,想开零食店也没关系。父母都不去干涉,否定。

大概率也是玩过游戏,所以说玩王者荣耀。这都没有妨碍她认真练习跳水。

就是教练发现全红婵有弹跳天赋,要带她走跳水道路时,父母就同意了。

所以孩子心中想什么是很重要,但是这并不一定决定了,他一定会做什么。

父母听到孩子说“我要当游戏主播”,就紧张焦虑的不行。

紧接着,否定,讲道理,打压开始了。

所以作为父母需要观察孩子,听到他说的话,就是了解他的一个途径。

然后相应做出些什么有意义的改变。

全红婵喜欢吃辣条,她也不会为此影响到跳水训练。

她想开零食店,但是训练多年,得到跳水冠军后,还要继续训练。

即使将来休息了,也大概率会像郭晶晶和邓亚萍差不多吧。

也不会真的去开零食店吧。


两个冠军孩子的相同之处

1 从小的练习,尤其是坚韧性格的养成,也可以说是从小不怕吃苦的精神头

全红婵7岁开始练跳水,她练跳水目的是为了挣钱给妈妈看病,可见孩子有多担当和孝顺。

谷爱凌从三岁开始就跟着妈妈在滑雪场练习,用她自己的话,过了几年自己就超过妈妈了。

2 坚持不懈的刻意练习

谷爱凌自己说,人们从电视上网上看到她,都是看到好消息好事,人们就夸大了天才的部分。但是自己其实非常努力。

每个周末妈妈都会开车八个小时带她去滑雪场练习,她也抓紧时间认真练习每一个动作。

全红婵说有一个动作没有做好,回来后,就连续练习这个动作,最后终于会了,就是“好累呀!”她笑着说。

3 一步步战胜和超越自己的乐观积极心态

全红婵说,比赛的时候什么都不想,就想着怎么样做到最好,超越自己。

谷爱凌说,自己愿意赢,但也不是要把别人压下去,只是想活出最好的自己。

心态超正,这才能一路训练,不断超越自己,不被外界他人影响,也不因一时成败影响自己。

有的只是一路前行,不断刷新自己,达到自己最好的状态。


我们的孩子也有不同于他人的出身,有自己的爱好和想法,但是却没有这些好的品质,怎么办?

我们的孩子不仅没有这些优秀品质,而且他已经是大童,甚至青少年了,我们作为父母,怎样自处,怎样帮助孩子,在他成人之帮助他做好准备呢?

首先,要接纳孩子当下的状态。

无论他是厌学,逃学,打游戏,抑郁症,……都要接纳孩子当下的样子。

因为孩子的今天是整个家庭,尤其是父母的原因造成的。

父母自己就有好多问题,需要成长。

所以接纳孩子也接纳自己。

指责孩子,只会让他变得更不自信,或者更暴躁,不愿意交流。

责备自己,也一样。陷在对自己的不满和攻击当中,也就没有时间和心力去学习进步了。

自责是自己内耗,责人是相互消耗。

学习,成长,爱,自律,早起,锻炼,……所有这些正向的事情,都需要能量,是我们想要的。

我们还要知道除了责备,还有什么样的状态,算是自我消耗或者消耗他人。

看下霍金斯的能量层级图,就清楚了。

200级勇气以下的,状态都是属于消耗的状态。

骄傲、愤怒、欲望、恐惧、悲伤、冷淡、内疚、羞愧。

无论是指向他人的还是指向自己的这些情绪,都是在消耗。

如果能量都被耗到差不多完了,怎样去改变呢?

再者,努力学习改变成长自己。

说到学习改变,并不是指学习一门技能。

当然如果你学习一门技能本身,也算是学习改变,也能给自己和孩子带来不一样。

因为你给自己更多了一个机会,丰富了自己,也给孩子做了好学上进的榜样。

但是更重要的改变成长,其实就是第一条说的,能够让自己从能量层级表的下面低频能量,跃升到上面高频能量的位置。

勇气、淡定、主动、宽容、明智、爱、喜悦、平和、开悟。

在日常的每一个时间和言语动作里修炼,练习足够,就能到达。

也可以通过各种学习,让自己跃升的更快些。

最后,爱孩子,看见孩子,倾听孩子,潜移默化的助力孩子改变成长。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他只是借由你而来,他要活出自己的人生。”

所以清晰边界,孩子的事交给他自己担当。

日常中多观察倾听,去看见孩子的真实状态。

然后,作出润物无声的助力到他。

在网上看到一个视频谷爱凌有一次赛前,嗓子特别疼,浑身难受,搂着妈妈哭。

妈妈一边安慰她,还说如果实在是难受就不滑了,不要想着输赢,就当玩玩了。

后来睡了一晚上后,谷爱凌感觉好多了。尽管还是没有彻底,但是还是上场了,而且得了冠军。

她说,妈妈订票呀,准备工作做了很多,远远的来到这里,自己不愿意辜负妈妈。

三个步骤都能很好的进行的话,孩子自己就找到他喜欢的事情,和想要追寻的价值和意义。

有一个简单易行的办法,帮助我们和孩子。就是先从改变自己作为父母的眼神开始。

无论你的孩子在做什么,什么状态。都像看新生婴儿一样的眼神看他。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孩子能透过你的眼睛看到你的心灵,立刻被影响到。

你是爱,还是厌弃,都将会像波纹一样荡漾到孩子的心里。


网上已经热了很久的一件事,就是孙海洋寻子14年,终于找到了幼时被拐的儿子孙卓。

这期间都经历了什么,就不说了。

说下孙卓14年跟着其实不叫养父母,网上叫买家,后回归自己的血亲家庭后的变化。

孙卓在被拐前很淘,但是到了买家家里,“父母”对他的教育,他要承担很大的责任和担当,变得很内向。

回到深圳父母家里,一开始父母发现他内向不愿意出门,玩游戏也比较多,还有不做家务。

这样的事情是不是很多家庭也都有呢。

但是一个假期还没有结束,孙卓就和妈妈并肩出门,和姐姐弟弟一起玩闹耍雪,家务也在家人的潜移默化中做起来。

而且晚上认真跟着姐姐学英语,因为他英语不行。

一个优秀的家庭,很快就把一个孩子转化过来。

都在那朝朝暮暮里,在那每一次共处中。

所以要想改变一个已经大了的孩子,就去把自己的家打造成一个优秀的团队。先从父母自己做起。

我就是一个初三和四年级两个大男孩的妈妈,写下这篇文章,主要是自己曾经的教训,经验,学习改变,带来的写作动力。

尽管问题还是存在,但是我已经不再焦虑。

我可以用爱的眼神看孩子,用坚定的爱和勤奋的学习,耐心的观察倾听来帮助孩子了。

希望能对还处在问题区,且还内心焦虑的父母有所帮助。

有句话说的很好“问题不是用来解决的,是用来成长的。”

也就是说孩子出问题,就是来让我们家长和孩子一起成长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果你的孩子没有像全红婵和谷爱凌那样的童年,到了青春期怎么办?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nbak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