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期心理团契的情绪聚焦家庭治疗课程上,蔡春娥老师特别强调了何为“共情”的话题。因为,它是人与人之间不可或缺的桥梁,是建立和谐家庭的重要因素。所以,今早醒来,就想再谈谈如何让我们真正明白其深意。
做到共情,我们的视角首先需要转变,务必要从他人的角度而不是自己的角度看待他者的情绪。再者共情的基础不是有与他人相似的经历和感受,而是要设身处地的理解他的情绪表现。表达共情还应善于使用躯体语言,注重姿势、目光、 声音、语调。
能否共情是情绪管理中的情商高低问题,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情绪觉察能力还很低的话,在你听到或看到他人某些不合理现象时,就会无意识的流露出自己的第一反应:如对方做错事“怎么可以这样呢,应该如何如何…”“这一次就算了,下次可必须要注意哦!”他人遇到挫折或是困难“有什么好难过的,患难是帮助你成长的”等等。
我们天生只看对方的缺点,又善于提出建议,习惯说“应该”“必须”此类教导似言语。却忽视了情绪背后的原因,不了解情绪只是一种生命状态的流露,没有对错之分,需要他人的肯定和同理,也就是共情。只有背后的情绪内容,可以在认知或行为上的调整。
那如何提高共情能力呢?
当我们把对方的感受看成是生命的呼求,以尊重他人情感胜过他外在行为时,就是圣贤说的慈悲心,是真爱的流露。因为耶稣就是最高的共情者,为了救赎我们罪人,从尊贵神的地位降卑到世界,取了人的形象,来到我们身边受苦受难。想到此,是何等的感恩,真是共情的好榜样啊!
让我们看看圣经是怎么启示共情的。
林前8:1知识叫人自高自大,唯有爱心能成就人。
我们为什么不能共情,是知识告诉我们他这样说(做)是错的,然后就想到他要改变。
腓2:1_2所以在基督里若有什么劝勉,爱心有什么安慰,圣灵有什么交通,心中有什么慈悲怜悯,你们就要意念相同,爱心相同,有一样的心思,有一样的意念,使我的喜乐可以满足。
感谢神教导我们要与他人有一样的心思,一样的意念,才能有满足的喜乐。
2018.9.17早,雨
共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