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婚姻家庭篇随笔散文婚姻育儿
宗介说波妞是金鱼,妈妈没有说“胡扯”,呵护孩子的心从信任开始

宗介说波妞是金鱼,妈妈没有说“胡扯”,呵护孩子的心从信任开始

作者: 作家李媛媛 | 来源:发表于2019-04-30 12:00 被阅读10次

    宗介说波妞是金鱼,妈妈没有说“胡扯”,呵护孩子的心从信任开始

    呵护孩子的心灵从选择信任开始,孩子会回报十倍的努力和自信

    我很喜欢看宫崎骏动画,每一部都传递着种种温暖美好的信念。《悬崖上的金鱼公主》里宗介告诉妈妈,奔跑而来的红衣服小姑娘波妞是金鱼变得,妈妈丽莎没有立即否定或表达不可信,而是给予了尊重和夸容,换言之愿意给彼此点时间消化问题,让事情表现出本来的样子。这样温柔呵护孩子幼小的心灵,真的很值得我们学习。

    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我们如此的爱孩子,或者说孩子竟是如此的可爱、天真、纯洁、简单?也许是因为孩子如此地爱我们,对我们完全地信任依赖,让我们发现被完全信赖是如此美好的事,所以当孩子眨着纯真的眼睛朝我们快乐地微笑时,我们的心融化了,愿意不辜负孩子的信任,给他我们所能给予的一切。

    没人想辜负信任。美剧《绝望主妇》里有这么一集,一个从小生活在单亲家庭的男孩得到一位社区阿姨的尊重和信任,曾经杀过人的他,后来在阿姨的鼓励下帮阿姨顺利完成接生,然后勇敢地投案自首。这就是信任的魔力。

    对学前幼儿来说,他们还没有遭遇过世俗的“污染”,所以我们要多给孩子正能量,多给信任,少给怀疑挑剔,这样孩子才会“顺杆爬”。孩子身材弱小,能力有限,本来就特别需要父母的鼓励,像出土的幼苗渴望阳光,被父母信任的孩子能信心满满地去努力,遇到挫败也乐于再尝试。

    我家宁宁经常自告奋勇帮我做点什么,有些事情确实也让我犹豫,但为了不打击她的积极性,我还是尽量地信任支持。她要帮忙切西红柿,但是也怕切到手,小小个的她站在高高的台子前面,用一只手拿着菜刀把手,另一只手捏住刀背,双手齐下。趴着的西红柿后背光滑,不好切,于是她给西红柿翻个身,让西红柿仰着,光面朝下,底朝上,先像切西瓜一样中间一刀,再左右开弓的一通乱切。

    后果可想而知,有的块很大,有的块很小,有的几乎切成了丁,有的滑落到地板上,汁水横流。切完后她笑嘻嘻地看着我,我很认真地点点头,请她把西红柿放到碟子里撒点白糖,她当然又把糖倒了一些在碟子外面,然后端着碟子去找爸爸显摆了。做了七八次以后,熟练了一些,她自己也在琢磨改进的办法,而我始终只是点头微笑,告诉她做得不错,继续加油。

    我想如果我更强调了她的问题,不断地告诉她哪里哪里做得不好,必将导致她丧失兴趣,别说帮忙做饭,很可能以后再也不愿意进厨房。如果总是用挑剔怀疑的眼光对待孩子的探索行为,孩子会受到打击而退缩,这将大大削弱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现在宁宁五岁多了,能自己拿刀给苹果削皮,然后切成块放碟子里,插上牙签端给大家吃,我真心觉得她做得很棒。

    身边很多家长对孩子爱深而责切,也想相信孩子,却又给自己不信任孩子找借口。“我家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不一样”“我儿子特别皮”“这么严格地管还管不住呢,要是不管还不翻天”“我已经给过很多次机会了,但效果就是不好”。真的吗?我们已经尽力了吗?我们确实做到发自内心的信任孩子了吗?

    我表弟家有两个孩子,老大是女儿,今年上小学一年级,老二是儿子,刚三岁。前些天我们见到老大,孩子哭哭啼啼地请奶奶帮忙剥鸡蛋,奶奶不耐烦地指责说:“这孩子都快七岁了,什么都不会,动不动就哭,看看,连个鸡蛋也不会剥。”孩子站在旁边跺着脚边哭喊:“就是就是,我不会我不会,我什么都不会。”

    孩子的表现并不像是生气,而是已经接受了大人对自己的评价,并且觉得“既然你们都知道我不会,怎么还不帮我?你们不帮我,我只能哭”。当时宁宁拉我蹲下,俯在我耳边说:“姐姐那么大还不会剥鸡蛋,我都会了。”

    我站起来对哭泣的老大说:“可可其实可以试试,剥不好也没关系,多剥几次就会了。可可很聪明,只要多动手练习,剥个鸡蛋是很容易的事。”孩子还没顾上回答,就被奶奶一口否决:“没戏,再长十岁也白搭,这孩子吃方便面吃傻了,脑子坏了,就知道吃方便面喝可乐,别的什么也不会,还不如小弟弟呢,老二可聪明了。”

    我听了内心无限酸楚,恨不得立即把老大抱在怀里。表弟家庭条件不错,孩子的吃穿住用都是最好的,可是在父母和爷爷奶奶的轮番责备下,孩子越来越胆怯,不和同学来往,没有朋友,当然也不会做任何家务,连鞋带都是大人帮忙系。

    大人觉得辛苦而失望,但最痛苦的其实是孩子,孩子得不到信任和鼓励,不能肯定自己,不能享受动手的乐趣,深深地打击了自信心。在长期的环境暗示和自我暗示之下,孩子对自己的评价都是负面的,这不正是大人的无知害了孩子吗。

    《吕氏春秋》里有个典故《疑邻盗斧》,大意是说从前有个人,丢了把斧子。他怀疑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便观察那人,发现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一不像偷斧子的。不久后,丢斧子的人在上山发现了他的斧子,第二天又见到邻居家的儿子,就觉得他言行举止没有一处像是偷斧子的人了。

    这个故事引申到对孩子的信任问题上来,如果一直带着固执的偏见怀疑孩子的能力,则越看越觉得孩子能力差;如果抱着信任的态度看孩子,则越看越觉得孩子值得信任。难道我们不希望孩子动手能力强一些吗?

    学前幼儿有时候会把幻想的内容当作真实发生的事情说给父母听。“妈妈,我们幼儿园今天飞来一只大鸟,像飞机一样大,把隔壁班的一个小朋友叼走了。”这时候很多父母会立即回敬:“胡扯!不可能,你可不能随便说谎,说谎不是好孩子。”本来是快乐的故事而已,我们却用成人的思维先从道德角度扣帽子,孩子以后还能乐意和你分享开心的故事吗?孩子还敢发挥想像力吗?也许下次老师讲白雪公主的时候,孩子会不耐烦地说:“不可能!妈妈说不能随便说谎,说谎不是好孩子。”

    如果孩子描述了不可思议的事情,我们可以先微笑倾听,然后用问题引导一下:“是吗?真的呀,那么大的鸟,什么颜色的?漂亮吗?被叼走的小朋友哭了没有?后来怎么样了?警察叔叔帮忙了吗?”让孩子发挥一下,他会说得眉飞色舞,你也能捕捉更多信息来分辨是想像还是真事。这里所涉及的信任不是孩子所说的内容,而是他的动机,我们鼓励孩子的思维创造力,严格地说这是个故事,像过家家一样。等孩子大一些,他自然能分辨想像与现实。

    散养心得:信任是柔韧的支持,没有人愿意辜负信任,孩子也一样。“妈妈相信你能做到”比“我看你就是不行”的反面激励有效得多。前者是信任,后者是打击。信任构建起孩子的好胜心和自豪感,打击则摧残孩子的自信心和表现欲。想事半功倍的教养出自信乐观的孩子,就从放手和信任开始吧。

    (本文已开通原创保护,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咨询/合作/约稿请私信,谢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宗介说波妞是金鱼,妈妈没有说“胡扯”,呵护孩子的心从信任开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nndn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