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人世间》58集电视连续剧后,不少人还在为剧中的观点争论不休,其中有一个热点问题,就是周家的三个子女,哪个最好,哪个贡献最大的。
这个问题,周父周志刚在临终前已经给出了标准答案了:在单独面对自己的每一个儿女的时候,他都会说,你是我心目中最好的。这是一种带感情色彩的价值判断,也反映出天下父母对子女的偏爱之心。在父母的眼里,自己的儿女是最好的。要他们对自己的儿女分出个优劣高低来,确实是一件十分为难的事情。所以,剧中周父自嘲自己是一只狡猾的老狐狸,三个儿女是三只小狐狸。
其实,这个问题没有可比性。就象水、空气、粮食和黄金一样,你能说其中哪一个是最好最有用吗?人们往往喜欢拿处于不同条件下的东西做比较,还对得出的结论沾沾自喜的。
当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剧本对小说原著作出了大刀阔斧式的改编和重新创作,其中暗伏着不少传递正能量的理念。这也是导演和编剧的心血,也是本剧深受大众追捧的高明之处。
我们重温中国古代经典《礼记》,就可以知道,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自古至今都在宣传忠和孝两种美德,在家尽孝,为国尽忠,忠孝双全,历来都是仁人志士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放在当今时代,忠诚品格的铸造和良好家风的养成,都是每个人必须答好的两道必答题。
《礼记》(卷七)阐述:孝有三:小孝用力,中孝用劳,大孝不匮。思慈爱忘劳,可谓用力矣;尊仁安义,可谓用劳矣;博施备物,可谓不匮矣。
意思是说,孝道有三种层次:小孝用体力,中孝用功劳,大孝永不匮乏,能使天下人永远保持孝心孝行的精神。也有些专家把孝道分为四个层次:孝养、孝敬、孝爱和孝顺,从而认为孝有下列四种境界:
第一是养父母之身。是最低等级、为人子女最基本的孝。就是供给父母钱财、衣食,让父母衣食住穿生活无忧,这叫孝父母之身。
第二是养父母之心。这是心理层面的孝,是中级之孝。在奉养父母之身的基础上,急父母所急、想父母所想、陪伴伺候父母左右,让父母顺心如意。用孔子的话说,就是“色悦”。
第三是养父母之志。这是是孝的高级境界,就是在前两项的基础上再进一步的孝,达成父母的愿望、或是实现父母未尽的理想。
第四是养父母之慧。这是最顶级的孝,真正的大孝。通过子女的艰苦努力,帮助父母建立正确的信仰,走上终生最光明的康庄大道。
对比《人世间》的剧情,可以看出,电视剧弘扬的是上述孝道理念的前三个层次和前三个境界:周秉昆,主要是履行的是养父母之身的基本职责,周蓉和周秉义,考上北大,为父母争光,主要履行的是养父母之心的职责,最突出的是周秉义,走正道做好官,为民办好事鞠躬尽瘁,彻底改造了光字片,为民创造了新生活,达成了周父的理想和愿望。当然,周秉昆作为一个普通的老百姓脚踏实地,与发小们同甘共苦,建设好美好家庭,守住稳固的后方,从子女最基本的孝道出发,也一并达成了孝道的三个层次,是最值得效仿和称道的人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