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被万千“张迷”捧为“祖师奶奶”的张爱玲,胡兰成那一句“张爱玲是民国世界的临水照花人”流传甚广。听起来祖师奶奶很高冷?很小资?遗世独立?羽化成仙?不,不,不,这样的印象不过人云亦云罢了,生活中的张爱玲其实浑身充满烟火气,是个不折不扣的“大俗人”!
对张爱玲的误解来自她的小说。读者往往喜欢把作家其人和其小说混为一谈,其实作家创造的艺术世界和他本人是两码事。
读了《红楼梦》,以为曹雪芹就如贾宝玉,是一个面若中秋之月的翩翩公子,其实据一些红学家考证,曹公本人生性旷达,喜欢高谈阔论,至于身材长相嘛,黑且胖,黑胖子一个!
读了金庸的武侠作品,窃以为作者通晓天下武学,其实金庸老先生不过一介文人罢了。再看王小波的《黄金时代》,很多读者以为作者写的是真实经历,其实据王小波的妈妈介绍,王小波到云南插队时不过十六岁,一个半大的孩子,根本没有王二和陈清扬男欢女爱那回事嘛!
小说是作家精心创造的艺术世界,必定带有作家的印记,但是不能将作家和作品等同。张爱玲的小说,从来不写什么“红尘飞扬的大欢喜”,“祖师奶奶”尤其不喜“三美团圆”式的美好结局。
“三美团圆”这个词,在张爱玲的中篇小说《小团圆》和短篇小说《五四遗事》中出现过,是旧小说的常见桥段:一个赶考的穷书生,在乡下有一个对自己崇拜得五体投地的小家碧玉,结果赶考路上机缘凑巧,巧遇对自己一见倾心的富家小姐,两人情真意切,私定终身。穷书生立下誓言:来日我高中,定不负卿!说罢进京赶考,结果一鸣惊人,高中状元,皇上亲自赐婚,要将公主许配给他!
这可怎么办才好?没关系,跳出来一个机智如东方朔的宰相,一番游说周旋之下,皇上龙颜大悦颁下圣旨:令穷书生,不,现在是状元公了,择良辰吉日同时迎娶公主、富家小姐和在小家碧玉,是谓“三美团圆”。哎哟喂,古人意淫起来比今人厉害多了!
与“三美团圆”式的美好结局相反,张爱玲笔下的世界和人物,真实、冷酷,对这个世界的悲惨她不同情,对这个世界的不公她也不批判,世界这是这样,就是这么些人就这么活在这个令人有些绝望的世界上。
王小波评价过张爱玲的小说,他承认张爱玲的小说是一流的,可是他不喜欢张爱玲的腔调,的确,看了张爱玲的小说让人愉快不起来。所以,读者会觉得现实中的张爱玲也是这般高冷得不近人情。
张爱玲的照片看起来的确高冷,和俗字不沾边要想了解生活中的张爱玲,做好的办法还是通过张爱玲的作品,不过不是小说,而是散文。张爱玲的散文比起她的小说毫不逊色,她十八岁时写的小说《天才梦》是当年上海《西风》杂志的获奖征文,没有获得一等奖,很多年后张爱玲谈起这件事情还耿耿于怀,觉得自己当时只是一个大学生,没有多少名气,所以作品被轻看。
散文和小说不同,散文直抒胸臆,可以从中看到作家真实的内心世界。我们来看看张爱玲的散文都透露了哪些“秘密”:
先看看张爱玲对钱的态度,这最能反映一个人的价值观。张爱玲家世显赫,奶奶是李鸿章的长女,带了丰厚的嫁妆到张家。不过到了张爱玲父亲这一代,只有出的没有进的,基本上靠典当度日。
贵族是耻于谈钱的,就像张爱玲的母亲。张爱玲在《童言无忌》里这样描述:我母亲是个清高的人,有钱的时候固然绝口不提钱,即至后来为钱逼迫得厉害的时候也还把钱看得很轻。这是典型的贵族式的态度,即使家族早就破落了,还是不能像小门小户一样,开口闭口就是钱,要保持自己的矜持和高贵。
有这样一个母亲,张爱玲受影响了么?她恰恰走到了母亲的反面。在《童言无忌》里张爱玲公开宣称:(母亲)这样一尘不染的态度很引起我的反感,一学会了“拜金主义”这名词,我就坚持我是拜金主义者。我喜欢钱,不知道钱的坏处,只知道钱的好处。钱就是钱,可以买到各种我所要的东西。
够坦白吧?“祖师奶奶”毫不忌讳地告诉我们,钱是好东西啊,我喜欢钱,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拜金主义者!完全没有小资青年明明没有钱偏偏又要鄙视钱的矫揉造作。张爱玲自认是个“小市民”,是一个靠写作自食其力的“小市民”。
同样在《童言无忌》里,张爱玲说“每一次看到‘小市民’的字样我就局促地想到自己。”这就是“祖师奶奶”的生活态度。在《我看苏青》里,张爱玲说得更直白了,“所以我们都是非常明显的有着世俗的进取心,对于钱,比一般文人要爽直得多。”
再说说吃吧。张爱玲喜欢到什么地方吃饭,喜欢吃什么东西?既不是法式大餐也不是日式料理,她喜欢上海的牛肉庄!在《童言无忌》里,张爱玲写道:上海所谓“牛肉庄”是个可爱的地方,雪白干净,他们的茄子特别大,他们的洋葱特别香,他们的猪特别的该杀!你看看,“祖师奶奶”喜欢吃洋葱嘛!张爱玲甚至宣称:我很愿意在牛肉庄上找个事,坐在计算机前面专管收钱。
“祖师奶奶”没有开鲜花店、蛋糕店一类的理想,也不想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她压根不想去丽江、拉萨和鼓浪屿,她没有诗和远方,她就喜欢坐在干干净净的牛肉庄里,当个收银员!
张爱玲女士若是生活在现在,你邀请她去北京簋街吃小龙虾,她应该不会拒绝吧!不管口感如何,至少小龙虾的鲜艳色泽爱玲女士是喜欢的。
说到了色泽,就不得不说张爱玲的穿着。张爱玲的服装有点“衣不惊人死不休”的意味,这一点从她的照片和朋友对她的印象都能知晓。若是“祖师奶奶”活在现在,妥妥的it girl一枚。
不过“祖师奶奶”的穿衣风格偏俗艳,偏明朗,喜欢鲜亮的色泽,她才不追求什么法式优雅呢!在《天才梦》里张爱玲写道:当我弹钢琴时,我想象那八个音符有不同的个性,穿戴了鲜艳的衣帽携手舞蹈。我爱看《聊斋志异》与俗气的巴黎时装报告。
张爱玲的服装搭配,奇异张扬在《私语》里,张爱玲写道:“红绿对照,有一种可喜的刺激性。”在《双声》里张爱玲批评道:“你知道我最恨现在这班老太太,怎么黯淡怎么穿,瑟瑟缩缩的,如果有一点个性,就是教会气。”由此可见,现在通行的“黑白灰”着装风格,张爱玲是厌恶的,那是令人讨厌的教会气,多么拘束,多么缺乏生机啊!
最后说说出行。看看张爱玲的《公寓生活记趣》:我喜欢听市声,比我较有诗意的人在枕上听松涛,听海啸,我是非得听见电车声才睡得着觉的。《双声》里张爱玲写道:“你知道有时候我耐不住一刻的寂寞,电车上倒是有很多人,热热闹闹的,可是挤不上。”看来,张爱玲一点儿也不反感电车,放在现在,估计也不会反感挤地铁。
作品无比冷漠,其实生活态度和品味都很世俗,这就是真实的张爱玲。在《我看苏青》里,张爱玲写道:姑姑常常说我:“不知道你从哪里来的这一身俗骨!”一身俗骨,可谓总结得很精辟了。
最后再说说胡兰成那句话,“临水照花人”是个什么意思?不过胡兰成这老货为了炫耀自己少得可怜的才华,不知道怎么绞尽脑汁拼凑出来的词,与张爱玲无关,喜欢张爱玲的人完全不必当真。哎!反正就是,一遇渣男毁终身!不说也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