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天写1000字书后感
《麦田里的守望者》:你、我、他,和书中的霍尔顿有何不同?

《麦田里的守望者》:你、我、他,和书中的霍尔顿有何不同?

作者: 文思不得C姐 | 来源:发表于2016-06-12 15:38 被阅读45次

    闲聊几句

    本该是在端午之前完成这篇书评的,一放假,又耽搁了。在开这个公众号之前,就想着靠什么内容支撑起来?书评、影评、生活,或许足够了······


    该如何写这篇文章呢?仔细想了想,就以读这本书中的疑问来进行吧!或许,读过这本书的你,也曾有过同样的困惑,希望看完这篇文章的你,能解开你的一点点疑问。

    1、为什么要用这样的语言讲故事?

    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讲真,读不下去,主人公霍尔顿一句一句”他妈的“让人很烦躁,但是,想到这是经典必定有它吸引人的地方,于是,耐着性子读了下去,习惯了,竟然觉得还挺好玩的。

    整本书是以以一个17岁的霍尔顿的口吻述说16岁的霍尔顿的形式展开的,本身作为一个年幼、没有接受太多文化教育的人来说,要表达自己的各种不满与愤怒,脏话连篇、絮絮叨叨便成了理所当然的语言叙事形式。

    2、为什么书名会被翻译成《麦田的守望者》?

    ”我将来要当一名麦田里的守望者。有那么一群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玩。几千几万的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我呢。就在那混帐的悬崖边。我的职务就是在那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来,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说孩子们都是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儿跑。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捉住。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我只想做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这段话是全书主旨表达最清晰的部分。整本书反应了主人公对现实世界的不满,对现实世界的逃避,这里的麦田应该就是整个的社会大环境吧,虚伪、假模假式、表里不一······但是”守望者“的含义呢?应该是真实的霍尔顿。爱自己的亲人、渴望更加美好的世界的霍尔顿。

    书名被翻译成《麦田里的守望者》应该是作者的一种美好愿望的表达吧,希望有更多纯洁的灵魂能得到拯救,不至于最后被送进精神病院。恰好,最近在读《天才在左疯子在右》,霍尔顿可能也是“天才”或者“疯子”中的一个吧。

    3、霍尔顿到底在愤怒些什么?

    读完全书,再去想想,整本书中霍尔顿为之愤怒的情形,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太司空见惯了,比如校长面对不同身份地位的家长截然不同的生活态度,室友讨厌的生活习惯、以及女友等等。也像豆瓣中有人说的那样,他们只是一群“不好不坏”的人而已,并不是什么真正的大奸大恶。

    所以,霍尔顿真正愤怒的或许就是这样的“不好不坏”吧,原本可以更好的世界,却因为人们“不好不坏”的态度而真就变成这样的“不好不坏”的世界了。可悲的是,到了如今这个年代,“不好不坏”仍然是这个世界的常态。

    4、为什么这样的一个中学生逃学的故事会成为经典?

    其实,读很多书的时候,都会有这样的困惑,感觉也没什么特别精彩的地方,可为什么偏偏是它成了经典呢?

    读豆瓣评论中读到的一句话,做了很好的诠释,同样也可以用到其它的经典作品当中去。

    “没有生活在那个时代,说不出这本小说在那个时代对当下的立即的影响。不过,所谓经典,我想可以这样理解:没有这本小说,那个时代就缺了什么。这么想,就容易理解所谓的经典。当你想它是经典,它为什么是经典,那就很他妈的痛苦了,你要想,如果没有它,美国现代小说史会是怎样?那就老觉得少了点什么东东。嗯,这就是经典。”

    5、你、我、他,和书中的霍尔顿有何不同?

    作为一个被称为“垮掉的一代”成长起来的90后,太理解这种感受。叛逆,个性、自由,是这个社会给90后定义的标签,但是,就是我们这些被称为“垮掉的一代”的90后,早已经成为这个社会的主流,活跃在这个世界的各个角落,愤怒着也前进着。

    我们这个年代的霍尔顿,或者更准确的说生活在现实世界的霍尔顿,和书中的霍尔顿有和不同?

    知道这个世界的“不好不坏”,但却无法逃避,也逃避不了。

    PS:其实这个世界也不像霍尔顿看到的那样值得愤怒,原本那些就是可有可无的愤怒,还是需要换一种角度看世界,不然真就没办法活了。

    再PS:我们,虽经岁月雕琢,早已面目全非,但是还是要勿忘初心啦。

    right:3��=��T8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麦田里的守望者》:你、我、他,和书中的霍尔顿有何不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oied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