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别离》观后感
最近有时间,很久不追剧的我,追了一部剧《小别离》。黄磊,海清,张子枫主演。TFboys友情出演的有关家庭,教育的电视剧。
爱,别离。张子枫饰演一名初二升初三的普通学生,成绩不算突出,处于重点线徘徊的那一类。黄磊和海清分别饰演慈父严母。因为母亲童文洁的严厉,所以女儿朵朵相对就比较亲近父亲方圆,在犯了错误下意识的会先找父亲解决,父亲也会一起想办法帮忙瞒着母亲。
爱,别离。这样的慈父严母的组合在中国非常常见。或者说,中国如今的家庭模式就是一个“红脸”一个“白脸”。剧中朵朵和父母大大小小的争吵就是我读书时候的真实写照。我相信,每一个经历过青春期的孩子看过这部电视剧,一定都能在剧中感同身受。
爱,别离。剧中的朵朵答应朋友帮忙照顾一只小狗,瞒着父母把小狗藏在自己的衣柜里,瞒不住了就先去和父亲方圆坦白,父亲看孩子那么想养,决定暂时收留小狗,一顿饭的功夫就被母亲文洁发现。不出所料,文洁以影响学习为由拒绝,最后也受不了父女的软磨硬泡,哪怕工作在忙也帮忙照顾小狗。可是一次不小心小狗走丢了,朵朵和她的小伙伴都很着急出去找。晚上文洁不让朵朵再出去找,让她在家做作业,此刻朵朵却不能理解,口不择言的冲母亲吼道:“你就是故意放狗走的,你眼里除了成绩还是成绩。我多么希望自己不是你女儿。”母亲童文洁当场发怒,要求女儿立刻去做作业。那时候我们都小,哪怕再生父母的气,也是胳膊拧不过大腿,万事只能顺从。
爱,别离。仔细回忆,读书的时候,大家都一样。记得自己初中也是在100多名徘徊,一个在重点线上下浮动的学生。剧中文洁对于朵朵学习有一系列的“暴政”,比如早上五点半起床,晨跑,然后背单词,放学回家后还要上补习班,做定时测验……我相信每一个经历过中考或者高考的朋友,大家的父母应该都是一样的。我读高中后,也是每天早上6点妈妈就叫我起床,我还闭着眼睛就帮我穿衣服裤子,然后闭着眼睛刷牙,甚至有时候一边刷牙一边上厕所,洗漱完毕妈妈去给我买早餐,我就在家背书,一般情况都是坐着睡着了,有几次不小心睡过了,被爸爸叫起来,骂道:“你读书是为你自己,不是为我,也不是为你妈。”每当这个时候自己就觉得特别委屈,总想着,在学校也有早读,每天做作业那么晚还要在家里读书,特别烦。
爱,别离。因为我从小数学就不好,真的是天生不是学理科的料儿,可是偏偏中考要考数理化,那真是人生黑暗的一段日子。函数,几何辩证,我就是弄不清楚。有一次晚上自己做数学题,怎么都算不出来,气的把书往墙上扔,然后拼命的踩,最后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捡起书,又坐回座位上重新算。
每次考试成绩下来了,我也会和朵朵一样,因为考得不好,不敢和父母说,偷偷改分数或者模仿父母签名。处于青春期的我也叛逆过,半夜趁父母睡着了,偷偷跑到客厅用笔记本看电视剧,一般看完了都是3,4点再反复确认清除了历史记录才去睡觉。高中晚自习和高一年级的学长偷偷溜出去玩儿,等到放学的时候再回到学校门口,假装从学校出来和父母一起回家。周末在家,趁父母午休,偷偷把妈妈的裙子找出来穿上臭美。课间一般除了上厕所,就是写作业背书。
那时候的我们总是以自己为中心,讨厌学习,讨厌父母的管教,我至今还记得我父亲有次吃饭和我说的话“你作为女生,也不是特别漂亮的那种,不能靠脸吃饭。高考就是你身后的老虎,追着你跑,你不跑就被吃掉。”高考完过了这些年,才慢慢明白父亲当时的话。可读书的时候,却觉得他们的每次批评都是不尊重自己。
爱,别离。我的母亲也和剧中的文洁一样,渴望知道我一举一动,也偷看过我的日记(所以啊,记日记有时候也很危险),到现在我还记得那天,我在洗澡,妈妈冲进来,在洗脸池用冷水冲头发,我还不以为然的问她,早上才洗的头怎么又洗,我妈说:“让自己清醒一下。”我还嘲笑她有毛病,后来坐在一起吃饭,妈妈说话态度特别不好,说了几句我也忍不住的顶嘴,结果妈妈不小心把我日记的内容说出来了,我当下眼泪就出来了,大哭大闹,冲进厨房拿起菜刀和妈妈说:“你不是想看我每天都想着什么么,来把我脑袋劈开,就知道了。”那是我印象中闹得最大的一次。觉得自己不被尊重,被伤害,却从没有想过,每一次我们反抗父母时,说出的那些伤人言语又何尝不是在扎父母的心窝子呢。哪怕如今我成年了,在他们眼里我还是小孩子,他们明明都老了,我身强力壮,每次出门我帮他们提点重东西没走两步,他们就让我放下,两个人抢着提。
爱,别离。去年在广州一年我也没让他们省心,视频里经常吵架,我爸后来和我说我妈妈晚上经常哭,有一次我心情不好关了手机,我妈找不到我,一宿没睡。我检查身体不好,哭着给我妈打电话,恨他们把我扔在这里,觉得他们欠我的,要让他们也不好受。就像青春期里母亲曾经说过:“人家都说女儿是妈妈的小棉袄,你这哪是小棉袄,全是倒刺儿,直扎心的。”
剧中的朵朵因为受不了母亲的“高压”,偷偷溜出学校去散心,文洁和方圆发动身边所有的人出去找,报警,发微博,问朵朵的朋友。晚上朵朵回家了,文洁一下子抱着朵朵痛哭不已,方圆默默地去厨房下了一碗面给朵朵。一向仁慈的方圆这次却严厉的批评了朵朵,反而文洁却一再阻拦,这也是父亲和母亲的区别。女人总是感性动物,追求成绩但是更需要孩子在身边。
爱,别离。我们很累,父母也很累。他们中间很多人,拿着微薄的薪水,给我们报各种补习班,甚至于为了政府的“划片招生”政策,在好学校附近买房租房,于是我们国家又出现了“学区房”这一名词。拿我堂哥来说,他和我嫂子两个人都是重大的研究生毕业,在广州奋斗买了套房,本来生活刚刚好转,有了孩子,还不到一岁,我哥就在考虑孩子上学的事情,想换房子,买更好的学区房,奈何广州房价太贵,我哥只能在工作之余二次创业。一句话就是想办法挣钱。
爱,别离。剧中反复出现一句话“考不上重点高中,就考不上重点大学,然后她这一辈子就完了,毁了”。于是我们怕考不好,父母怕付出的不够多,进入了死循环。我读高三以后基本都是12点睡,父母总有一个人陪我熬到那个点。怕我写作业的时候偷看小说,有段时间爸爸都是在我的飘窗上,坐着个小板凳弓着背办公的。哪怕他们在客厅看电视都没声儿。每天晚上不是端热牛奶就是水果拼盘。我不喜欢吃葡萄因为讨厌剥皮和吐籽,母亲都是帮我剥好皮把葡萄籽全部踢掉了装在碗里给我送进房间的。高三毕业以后就再也没这待遇了。不得不承认这真是中国教育的悲哀,却也是现实。比如我最近找工作就频频受挫,三峡机场通知笔试去了被说取消了,找人打听才知道,原来岗位已经内定了。好的用人单位门槛就是985.211。再高点的要求硕士毕业。最近我常常想,要是当年高考那道数学题不马虎多考个5分也许会更好;要是前年考研究生再努力一点多考3分就能上,也许就不会像现在这样。这样的社会,这样的现实,逼迫我们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爱,别离。 爱,别离。 爱,别离。如今,取消了三本,人民日报指出,对考生而言,解除了心理上一本、二本、三本的界限和障碍,选择余地更宽了,更容易凭兴趣选专业;对高校而言,原来的一本、二本高校不再能“高枕无忧”,而有专业特色的院校则有望在招生大战中赢得主动。可是长期以来,“三本”院校作为“末流院校”的代名词,在考生、家长脑中已经根深蒂固;加上不少企事业单位,将“民办院校”毕业生挡在招聘人员之外,无形中继续将公办、民办院校分个三六九等。如果后续工作和配套措施跟不上,取消“三本”则是“有名无实”。归根结底,如今社会大的方向,体制没有改变,那么再多的教育改变也没有用。
当然这部电视剧除了描述朵朵一家,还有另外两个风格迥异的家庭和孩子。看着他们的故事,想到自己曾经和他们一样做的蠢事,一样的炸毛,是否都能会心一笑呢?
爱,别离。 爱,别离。 爱,别离。一直不明白,电视剧为什么叫《小别离》,看过解析才懂得,原来这世间所有的爱都是为了团聚,只有父母的爱指向别离。即使有些路注定只能一个人走,暮然回首,那两个人总在灯火阑珊处。世上也唯有仅有这两个人如此的关切你的青春,你的成长,爱你如同爱生命那样。
爱,别离。如今,我辞掉了广州的工作,决定回来在父母身边。而今我也能懂得他们当初为何那么希望我去大城市发展,又为何那么希望我留在他们身边。然而,尘埃落定,不忘初心,不辜负自己就好。
爱,别离。“我只愿中国的少年只是向上走,不必理会这冷笑和暗箭。”-鲁迅。爱,别离。
谨以此文献给在外漂泊的游子们,和我们一起长大的父母们,正处在青春期的学弟学妹们以及与我一样迷茫的二十几岁初入社会的青年们。
爱,别离。by:小神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