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很久没联系的老同事,在看到我朋友圈发布的文章后,找到了我,聊了没几句,她说:“裘叔,我觉得吧,你这搞的拆书,其实不就是阅读理解吗?”(心里默默的解释,拆书还真不是我搞的)我没有回她,怕伤感情。
后来,一个人想了想,恐怕身边的朋友中,抱有这种思想的人,并不在少数,所以还是有必要聊聊。
我们最早接触“阅读理解”的时候,就是学生时代,做作业,写卷子,所以,从一开始,“阅读理解”就带着浓厚的学院式学习的特点。那什么是“阅读理解”呢?
阅读理解:通常是给到学习者一篇文章(片段),通过理解其中的词句段落、写作方法、思想内容、社会价值等,并解答所给出的题目。阅读理解要求学习者能够正确理解文章含义,分析段落、章节之间的联系和层次,概括文章大意和要点,评鉴作品的写作方法和语言特色。
理解了吗?“阅读理解”就是典型的学院式学习的方法,以知识的学习为目的。
那为什么会让人有一种错觉,认为拆书法就是“阅读理解”呢?最有可能的,恐怕就是RIA便签法中的I便签,重述原文了。
I重述原文:RIA拆书法中的重述原文,是将书籍中的片段,通过自己的理解,用自己或身边人能够理解的语言,重新叙述出来。
从概念本身看,确实很像,都要阅读,都要理解,一个是阅读理解了答题,一个是阅读理解了以后重述,这不一回事吗?这里其实老同事犯了“泛泛而谈”的错误,因为在她的眼中,直接将拆书法等同于了阅读理解,在两者之间画上了等号,只看到了2者间的相似点,却并没有找到其中的差异点,而且,还是鸿沟般,极大的差异。
先简单的说说重述原文这里的差异点有哪些?
1)阅读理解的片段是出题人直接给到;而I便签重述的片段,是由学习者自己选取的;
2)阅读理解是通过阅读片段,理解文章含义,分析段落间的联系,概括中心思想和段落大意,总结作者的写作方法和情感描述等,收获的是知识;而重述原文对应的是片段中的方法、技能,而不是片段本身,收获的是方法、技能,举个例子,就好像是从抽屉(片段)中把工具(方法、技能)从一堆东西中找出来给到你,并清晰的告诉你这是什么工具?解决什么问题?具体如何使用?
3)阅读理解对应的是学院式学习,学习的是知识,解决的是试题;而重述原文对应的是成人学习法,学习的是方法技能,解决的是自己在生活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
4)阅读理解的方法是划线、归纳、摘抄等方式,使用的是短时记忆,可能你写完题目后,出教室逛一圈就忘记的差不多了;而重述原文,是在理解的基础上,使用自己的语言,提炼的是工具方法,不容易忘记;这就好比你告诉你固定木板,要使用锤子来敲击钉子固定,你就算过几天,你也还知道可以用锤子敲击钉子的方式来固定木板。
讲完了阅读理解和I便签重述原文的区别后,我们再来说说阅读理解和A(A1A2)便签的区别有哪些?
1)阅读理解具有共性,有标准答案;而A1便签关联自身,链接的是自己的真实经历;A2便签规划应用,解决的是自己未来的问题;它们两者都是个性化的,没有标准答案;
2)阅读理解学习的是知识,它并不能解决你的实际问题,改变或提升你的生活;而A2便签是应用技能,解决的是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直接改变自己的生活;
3)阅读理解并不能帮助我们改变自我,而A1便签,通过对自己过去经历的反思,提炼成功经验,找出失败经验,传承优势,补齐短板,让自己更加优秀;
4)阅读理解学的是知识学的是理论,和自己并没有直接关系,这也是为什么学生厌学的原因之一;而A1便签,对应的是成人学习五大公理中的关联自身,从自己经验中学习,和自己有直接关系,更容易引发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说到这,是不是已经清楚了“阅读理解”和“拆书法”之间的区别了呢?
今天,我们就通过这2者之间区别的探讨,让大家理解,在面对任何一个新知,一个新事物,一个自己不曾了解的东西前,千万不要将新知和“你以为”的旧知画上等号,这样,不但不会给你带来任何的成长,同时,反而可能会成为他人眼中的笑柄。
让我们继续努力吧,加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