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爱妈妈了,我再也不爱妈妈了!”黑漆漆的房间里,儿子的抱怨声格外响亮。
晚上十点,我哄他睡觉,可他不停地和我说东说西,越说越开心、越说越兴奋,我怕他明早起来会困,决定先不理他,没有再回应他的“妈妈妈妈”,这招致了他的不满。
“你不爱妈妈,那你爱谁?”我知道他在撒娇,想引起我的注意。
“我爱爸爸,爱爷爷,爱奶奶,我谁都爱,就不爱妈妈。”三岁的他好像很懂得怎么气人,“只不爱你一个人”比“不爱你这个人”在情绪上更递进了一步。
“不管你爱不爱妈妈,妈妈永远爱你”,嗯,我要表现一个情绪稳定的妈妈,给他满满的安全感。
听了我的表白,他温顺了很多,躺在我的枕头上、肚子上,胳膊上,又回到枕头上,来回翻转。
也许是觉得刚才的一句“不爱”控制住了妈妈,他忍不住又来试探:“我不爱妈妈了!”边说边拍我的脸。
被他打的很疼,虽然明知他不是故意,可还是有些烦躁,可能也由于我很讨厌这种肢体动作上的不尊重,导致我此刻不想再做情绪稳定的妈妈了,妈妈也是正常人:“不爱就不爱吧,睡觉!”
这有些出乎他的意料,“啊!不爱妈妈了,也不爱爸爸了,谁都不爱了!”他一边说,一边着急地往我的怀里躺,一会儿拉拉我的衣服,一会儿摇摇我的胳膊,想让我有点回应,他还期待我说那句“妈妈永远爱你”。
我心里想:妈妈不用100分,妈妈也是正常人,让孩子感受到妈妈的不完美也没什么不好,这是我给自己的不想说找的理由。
等不到我的表白,他有点崩溃,不知如何是好,只能更加激烈地说不爱,更使劲地蹬腿,制造更大的声音,假装强势地不爱任何人,其实内心害怕地要命。
他怕妈妈真的不爱他,他怕妈妈不在乎他的不爱。
“我不爱妈妈了!”他又一次激烈地朝我大喊。
“我知道了”。
说出这四个字的那一刻,泪如泉涌。这四个字我不是在对他说,我是在对自己说。
“我知道了”,一直以来我都是在逃避,没有一刻真正面对过自己,因为不接受,所以没有付出努力去改变,我一直在努力绕开、绕开、绕开自身存在的问题。
“我知道了”,我在用自以为想通了看清了的种种冠冕堂皇的借口来逃避我的无能,所谓学习奋斗成长的所作所为,不过是本质意义上的消遣。
“我知道了”,用大量的时间学习鸡汤、静心修炼,也不过是为了给自己找到一个接受自己安逸的借口而已。
“我知道了”,就连此时此刻的坦诚,也不过是为了寻求情绪上的认同,但根本这无济于事,无法带来真正的改变。
我彻底被自己亲口说的“我”、“知”、“道”、“了”这四个字按压在地上,喘不过气,无法动弹。
原来接受真实的自己是这么残酷的一件事。
儿子在这期间,看着我哭,刚开始笑,觉得好玩,后来发现我在不停地哭,他觉得没那么好玩了,但他不知道该做什么,只是不再笑了。
“妈妈知道了,妈妈真的知道了,妈妈也会犯错,也有很多做的不好的地方,让你觉得不可爱的地方,妈妈以后会努力改正,多陪你,用心陪你,妈妈也是头一次当妈妈,希望你别怪妈妈。”
“我上次在如意广场也是‘头一次’看喷泉。”
“对,就是同一个意思的‘头一次’,可是你能答应妈妈,以后别再说‘不爱’这个词吗?”
“不爱是什么意思?”
“不爱就是不想和一个人在一起,是很伤人的,以后可以不说么?”
“可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