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成长励志每天写1000字连载小说
【连载】三年(5)班 第二章 努力维持人设的亚楠同学

【连载】三年(5)班 第二章 努力维持人设的亚楠同学

作者: 如苏打小饼般干脆 | 来源:发表于2019-02-16 18:49 被阅读43次

    很多城市学校的老师们,在督促学生们刻苦学习时,常常会举这样的例子:看看那个某某某乡镇学校,条件多么多么的艰苦,人家的学生却是多么多么的刻苦,他们是如何如何的克服万难,坚持学习的,因为他们深知读书的机会来之不易、、、、、、而你们,享受着这么好的条件,还不知道珍惜等等。

    作为一个来自“条件艰苦的乡镇中学”的学生,每当被人指着作为范例时,常有羞愧之感,因为觉得自己破坏了我们“不畏艰苦,坚持学习的农村学生”这一形象。初中时期的我,从不是个学习刻苦的好学生,也根本就没有这种概念,每天按部就班的上课、写完老师布置的作业,就是全部的学习了。整个班上,甚至是整个学校里,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跟我是一样的状态。

    之所以说“几乎”,是因为出现了亚楠这个“例外”。还好有亚楠,总算维持住了我们乡下孩子“克服万难,坚持学习”这种励志的人设不塌。

    那时宿舍里每天晚上10点准时熄灯,娅楠就是传说中的那个熄灯后还在努力学习的人。

    最开始,她是打着手电筒窝在被窝里,那时我们宿舍里二十多张床铺,都是俩俩并排紧挨着的,一个人在被子里打手电筒,能直接照到她左右两边的人,于是她转移到了走廊里,就着声控灯看书。没过几天,又因为频频跺脚被同学投诉,最后,她又转移到了厕所里。

    我们整个学校就那一座厕所,在距离宿舍楼两百多米的地方,旁边紧挨着垃圾场,味道可想而知。设施还特别简陋,没装们,冬天的时候,是“北风那个吹呀,雪花那个飘”。就在这么个环境下,亚楠坚持了3年。

    亚楠是我见到的第一个真的把“学习”这件事当作一回事儿的人,在大家普遍把上学读书当作一种任务,甚至是“混日子”的时候,她已经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那时候,在我们学校,能上高中的学生少之又少,一来是考不上,二来是没意识。在很多家长和学生的观念里,“考上大学”固然是一件光宗耀祖,值得津津乐道的事,但也仅止于“津津乐道”了,反正是别人家的、别个学校的、或者别个村的事。

    而大多数学生,都是初中毕业就回家了,或是外出打工,或是在家务农,没几年就陆陆续续结婚生子。在这样的环境下,学校里基本谈不上什么学习氛围,也没什么学习上的压力,所以,亚楠这样的人,可算得上是异类了。

    大家谈起亚楠时,总有种似笑非笑,又意味深长的味道,似乎是不以为然,但又不想直白道明,显得自己不爱学习,还见不得人家爱学习似的。

    有一天晚上,熄灯后宿舍里还聊得正嗨,突然响起“砰砰砰”的敲门声,伴随着宿舍楼值班老师的呵斥:“201宿舍的人全都给我出来,到楼下集合!”大家在黑暗里静默一会儿,窸窸窣窣的穿好衣服,到宿舍楼前罚站。老师指着不远处厕所门口那个影影绰绰的身影:“看看人家亚楠同学,你们就不羞愧吗?大半夜的人家在干什么,你们在干什么,学习不努力也就罢了,就连遵守基本的校规校纪都做不到,你们来学校做什么?父母花钱送你们来学校就是这样浪费的吗?自己扪心自问一下,对得起父母吗?”

    话音未落,人群中响起“哧”的一声,有个声音在嘀嘀咕咕:“校规校纪也不允许熄灯后还在外逗留啊!”老师默了几秒,怒吼道:“谁?违反纪律你还有理了是吧?给我出来!”人群中终于没声了。

    “对得起父母吗?”这句话,是老师们教育学生时使用率最高的一句。因为我们是农村的学生,是农民的孩子,因为我们那当农民的父母辛辛苦苦一整年,才勉强凑齐我们的学费,所以我们读书不说为别的,就是为了“对得起父母”这一个理由,也必得做出刻苦的样子才行。

    亚楠这样的学生,才是老师们(尤其是那些从城市里来的老师们)眼中,一个“农村学生”该有的样子:虽出身贫寒,但不坠青云之志,头悬梁啦、锥刺股啦、凿壁偷光啦、囊萤映雪啦这类词语,才配得上这个形象和身份。

    他们常常苦口婆心,恨铁不成钢的说:“你不好好读书,将来可怎么办呢?难道还要像你的父母那样,面朝黄土背朝天,继续当一辈子的农民吗?然后你的孩子也继续跟你一样,‘子子孙孙无穷尽也’!”他们努力想告诉我们“知识改变命运”这个道理,想要我们摆脱农民这个宿命,然而大多数时候,他们总是失望。

    我一度怀疑,是否有过那么些个瞬间,其实他们更想说:“面对这么穷困的命运,能不能长点儿志气?”或者脑子里也曾闪过“朽木不可雕”、“烂泥扶不上墙”之类的喟叹。

    亚楠的出现给了他们一种类似“总算没白来”的安慰。我觉得,或许当初他们是曾怀着一腔教书育人,凭着知识带领孩子们走出大山、改变命运的热血来到我们学校的,脑海里可能还想象过这样的画面:

    “孩子们虽然皮肤粗糙,但眼神里闪烁着满满的对知识的渴望。”

    “虽然他们的衣服洗得发白了,但他们的书却保护得干净如新。”

    如此种种“情满大山”系列的新闻专题里出现过的描述。

    感谢这些心怀热血的年轻老师们,为我们这些不上进的学生们操过的心。

    感谢亚楠!我们“农村学生”的人设不崩,全靠亚楠同学的维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连载】三年(5)班 第二章 努力维持人设的亚楠同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peie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