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小学林汉铭
【奇妙的感觉】
上个月在利用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完成课例分析之后,有一种很“奇妙”的感觉。这种“奇妙”的感觉,一方面通过分析客观地看待自己课程设计是否合理,同时明确自己的教育是否指向高阶思维的培养;另一方面通过分析,对于教学设计的结构更加明确,设计更有层次。就是因为这种“奇妙”的感觉,让我在五月份进行教学设计时,产生了极大的不适感,感觉自己哪哪都不对。但我知道,熬过这个阶段,自己肯定会有突破。
【案例分析】
《三角形的内角和》目标分类分析:
1.出示内角的概念,结合三角形进行介绍。(知道)
![](https://img.haomeiwen.com/i18939977/c7f04c65c9420452.png)
2.探究逻辑的培养。(理解→分析)
在实际操作中时间延长至4分钟。
![](https://img.haomeiwen.com/i18939977/36fb5147cc187842.png)
3. 同桌交流想法,为对方提供有效建议。(分析、初级评价)
![](https://img.haomeiwen.com/i18939977/bac43c19ed788aee.png)
4.同桌的建议是否有用,进行选择。(目的验证TPS是否有效)(评价)
选项抽人后,①同桌说了什么?②为什么不可行?
选项抽人后,①同桌说了什么?②为什么可行?
5.动手实践,验证猜想。(应用、分析)
(1)动手实验,进行验证。(应用)
![](https://img.haomeiwen.com/i18939977/a2e937d722aafd0a.png)
(2)小组分享汇总发现,归纳结论。(分析、评价)
![](https://img.haomeiwen.com/i18939977/d47665437f9c8c97.png)
(3)全班汇报,进行评价。(评价)
这里汇总出了几种方案:先剪再拼、先折再拼、先量再加...对于特殊的直角三角形出现了,先拼再除。这些不同的验证方法,一样吗?独立思考,写下想法,同桌分享,进行汇报。虽然方法不同,但本质上都采用了先分开,再合并。同时对于测量出现的不精准结果,进行分析,提出建议。
6.设计探究四边形内角和的方案。(综合、分析)
![](https://img.haomeiwen.com/i18939977/6e38b59c39058c8e.png)
(1)独立思考,用关键词写出猜想、方法、步骤。
(2)小组每人1分钟进行分享。
(3)小组讨论,并用红笔筛选可行性方案。
(4)进行方案分享,评价可行性。(评价)
这部分由于时间缘故,只上到了小组讨论部分,即将这部分移置课后,以实践方案的方式提交。
对比几次的教学设计:
这次设计更贴近高阶思维,之所以在理解层次的停留较短,是因为前面课程中,学生对于三角形角方面的认识已经有了很多经验基础,数学活动经验、分与合的思想也积累到一定的水平。那么这时候更多地思考如何通过三角形内角和的研究,去感悟探究多边形的内角和的基本逻辑。找到研究对象→分→合→评价。
当然,同样警醒自己,不能为了高阶追求高阶,要符合认知规律。努力做到了解学生的认知起点,做好有效的连结,竟可能的发展学生的思维。
![](https://img.haomeiwen.com/i18939977/504706a21b413216.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