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创网:在2017年的最后几天,安卓用户收到了微信最新内测版本“6.6.1”的推送。如果你更新升级完成后,微信官方会带你玩一个名为“跳一跳”的小游戏。作为目前中国体量最大,实力最强的互联网游戏厂商,腾讯的游戏开发实力向来毋庸置疑。跳一跳是一款非常简单的小游戏,玩家只需要通过控制触碰屏幕的时长来控制游戏角色的跳跃距离,从而完成角色从脚下的一个格子,跳向下一个格子的游戏操作。
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登月后曾说过一句话: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
同样,2017年岁末的最后一次微信版本迭代,伴随着游戏角色轻盈的一小跳,却将是整个中国互联网行业的一大跳。
如果你对于微信新版本更新时,推送一款小游戏这种操作还有印象的话。应该不会忘记,几年之前,微信5.0版本更新时,曾推送过一款名为“飞机大战”的小游戏。
2013年8月5日,微信5.0 for ios上线了,添加了表情商店和游戏中心,扫一扫(简称313)功能全新升级,可以扫街景、扫条码、扫二维码、扫单词翻译、扫封面,同年8月9日,微信5.0 Android上线。
而这款小游戏,在当时一度成为刷屏游戏。微信好友为了争排名拼命打分发朋友圈炫耀的同时,还对微信新上线的“游戏中心”功能有了迅速的了解。
而这一次的微信“6.6.1”版本的迭代上线,再次出现了和“5.0”版本的相似的页面。微信升级更新后,推荐你玩一款小游戏。多数人尝试游戏过后进入微信,微信即会通过视觉方式告诉你,可以在微信第一屏通过下拉菜单,直接进入小程序。
而在2017年1月9日,张小龙在2017微信公开课Pro上发布的小程序正式上线至今,小程序作为微信的测试功能,一直都被“藏在”微信第三屏“发现”下的子菜单中。而且,还一定要你主动使用过任一一款小程序后,“发现”栏目下的小程序入口链接才会出现。这样的设定,在盛行“应用全家桶”方式的互联网大环境当中,堪称是低调到了骨子里。似乎张小龙是生怕你发现了“小程序”这一入口似的。
当然,之所以如此安排,恰恰是因为腾讯深知小程序这一功能的上线,对于整个互联网行业的巨大影响。这样的重磅级产品功能,自然需要更长的时间,更多的伙伴,以及更大体量的测试改进。从1月低调上线到12月新版微信给予了几乎是目前微信APP中最优越的展现位置,改进试错过程耗时整整一年。
迄今为止,小程序自上线以来,对我个人生活体验提供便捷最大的,也是小创个人认为易用性最佳的几款应用,是出行叫车(滴滴)、共享单车(摩拜)、电影购票(猫眼)、旅行购票(同程)、外卖送餐(美团)。
这些应用的特点是什么?我个人认为是两点,第一是高频刚需,第二是用完即走。高频刚需这件事儿,其实因人而异,比如小创身边有少数朋友从来不用打车软件,从来不骑共享单车,基本不从网络购买电影票和机票车票,吃饭从来都是堂食的。但是,我认为这一人群只是少数,甚至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下,只是极少数。
用完即走这事儿,是这些APP的功能非常具有针对性,就是它所能够提供的功能就是唯一的——我只有在想打车时才想用一下滴滴,想看电影时才想用一下猫眼。而这样的需求,可能是几天会有一次。除了在用的一瞬间我需要它出现外,我并不希望安装如此多的APP在我手机上。虽然作为互联网从业者,小创的手机已安装APP已经近百款。
工具化、易用性、用完即走、不占空间(不仅是不占手机容量空间,更是不占心理上的空间),以上,是微信小程序对于“互联网服务”这件事儿,做出的最大贡献。当然,小程序现在还处于其产品生涯的婴儿期,远没有达到其真正价值和能力完全发挥出来的时候。
2017年12月25日,由广州市公安局南沙区分局、腾讯、建设银行等10余家单位发起的“微警云联盟”在广州南沙成立。活动现场,联盟成员单位共同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并且现场签发全国首张微信身份证“网证”。微信身份证“网证”在广东省试点试行,预计2018年1月推向全国。
“微信身份证”是身份证的网络版或电子版。该应用依据《居民身份证法》,以身份证制证数据为基础,通过国家“互联网+可信身份认证平台”签发与实体身份证芯片唯一对应的电子文件——身份证“网证”,用于手机联网验证身份证实体证件的真实性与有效性,验证过程不在互联网空间传输或存储公民隐私信息,可以为线上、线下政务服务以及旅馆业登记、物流寄递等众多要求实名制的应用场景,提供国家法定证件级身份认证服务,办事群众随时随地可以证明“我就是我,是我在办”。市民可以将自己独一无二的网上身份证放进微信卡包里,用虚拟的卡代替实体的卡片,出门只需带一部手机,在需要出示身份证的地方,只要拿起手机刷脸,就可以证明“我就是我”。
按照目前微信用户体量几乎达到了中国人人手一号的规模,显然是中国官方推进身份信息电子化进程最佳的合作伙伴。而且,如果再结合企业的技术实力,微信似乎也是唯一选择。而即将在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的中国公民电子身份证,是通过微信的哪一途径实现的呢?自然就是小程序。
虽然现在该项服务还在内测中,仅广州市南沙区居民可以尝试。但是对此有兴趣的朋友,小创还是建议你打开微信,点开搜索,输入“网证CTID”小程序,提前感受一下。在手机目前已经可以替代出门四大必备物品“身手钥钱(身份证/手机/钥匙/钱包)”中的钱包和钥匙后,马上就要通过微信小程序,实现对身份证的替代。
2016年1月11日,微信之父张小龙时隔多年的公开亮相,解读了微信的四大价值观。张小龙指出,越来越多产品通过公众号来做,因为这里开发、获取用户和传播成本更低。拆分出来的服务号并没有提供更好的服务,所以微信内部正在研究新的形态,叫「微信小程序」。
2016年9月21日,微信小程序正式开启内测。在微信生态下,触手可及、用完即走的微信小程序引起广泛关注。腾讯云正式上线微信小程序解决方案,提供小程序在云端服务器的技术方案。
2017年1月9日0点,万众瞩目的微信第一批小程序正式低调上线,用户可以体验到各种各样小程序提供的服务。
2017年12月28日,微信更新的 6.6.1 版本开放了小游戏,微信启动页面还重点推荐了小游戏「跳一跳」,你可以通过「小程序」找到已经玩过的小游戏。
张小龙在中国互联网圈里,有一个周所周知的称号,叫做产品之神。原因也十分简单,因为作为中国产品经理第一人,张小龙一手主导了微信这一堪称“神级”的诞生与发展。很多网友对此会感到不解,认为微信不就是一款手机版的QQ吗?而且似乎还没有QQ功能那么花哨,玩法那么多变,甚至被一众年轻人称之为“中老年版QQ”。但是如果你下载并尝试一下国外的一些主流社交聊天应用就会发现,和微信比起来,这些应用真心只能称之为“产品婴儿阶段”。
这些APP厂商的产品思维水准,起码比中国落后了五年甚至更多。
从2011年1月诞生至今,微信即将迎来它的7周年生日。在这7年时间里,微信究竟改变了中国人的什么呢?
社交方式:在微信诞生之前,没有人知道互联网时代的网络社交方式是什么样的。当时市面上主流的移动互联网社交工具,就是腾讯QQ的手机版。但QQ诞生于PC时代,它的产品设计思维从一开始就是PC化的。所以哪怕直到今天,小创也依旧不认为手机QQ是真正意义上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社交工具,它的本质是互联网时代社交工具的衍生品。而微信诞生的第一天就出现在手机上,它是因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而诞生的。“扫码加微信”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已经取代了名片的存在价值。
信息获取:在微信公众号刚上线的时候,似乎并没有引起互联网行业太大的反响。但是伴随着微信用户体量的迅速攀升,所有信息的平台方,内容的生产方,服务的提供方,统统发现一件事儿:相比想方设法,花费重资让消费者熟悉自己的网站,熟悉自己的APP,显然不如直接在用户体量全国第一的微信上建立公号来得迅速容易。这就好比,前者是商家自己建了个基地,拿着大喇叭喊消费者都快来啊。而后者则是,商家主动跑到消费者生活的地方,在那里设置了网点,让消费者一眼就能够看得到。两千万体量的微信公众号,几乎覆盖了中国所有的信息提供方,你可以在公众号平台上找到所有你想要看到的信息。而搜狗搜索的嵌入,更是补足了信息获取领域闭环的最后一边。如今你发现你如果想要知道什么的时候,已经不需要再“百度一下”了,只需要“微信一下”。
支付方式:阿里开始是小瞧了微信的,毕竟相比2013年8月份才诞生的微信支付,2004年诞生的支付宝,几乎整整比微信支付早了10年。在崇尚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的中国互联网行业,提早10年问世意味着什么,这是所有人都清楚的。腾讯不是没有动过金融和支付的念头,事实上腾讯的金融平台财付通早在2005年就已经问世,只比阿里的支付宝诞生晚2年。但是由于缺乏应用场景,财付通从来都和支付宝不在一个竞争体量层面。但是微信支付不同,由于它的庞大用户体量,它的成长速度快得惊人。到今天,它已经成为国内唯一可与支付宝分庭抗礼的移动支付工具。前不久,中国铁路也已经补齐了微信支付这一短板,并在官方微信公号上上线了购票信息时时提醒的新功能。
生活方式:其实你只要想想看,你每日打开微信的次数,和打开其余所有应有次数的总和,然后将两者进行对比。你就会发现,谁才是你如今互联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方式了。
2017年,如果你依旧还是只把微信当作一个“社交APP”,那么你对它的认知还停留在四五年前;
2017年,如果你依旧还是只把微信当作一个“腾讯生态链”,那么你对它的认知还停留在两三年前;
2017年,如果你把微信当作中国移动互联网“第一入口”,那么你对它的认知停留在2017年当下。
对于微信,或许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更具备一些想象力。如今你对于互联网的所有需求,90%以上都可以通过微信完成。也就说,从这一层面看,微信已经日渐成为“中国移动互联网”的一个符号和代名词。所有应用都将在未来面临:生、死、微信这样的三重考验。
而在微信之前,做到如此地步的,只有三款产品:微软的Windows,苹果的Ios,谷歌的Android。而现如今的微信,却可以同时运行在以上三家平台之上,但却又可以内生出无穷无限的力量和想象力。如果有一天,微信成为第四家互联网底层生态系统,那将是十分平稳而顺畅的一次转变。用户不会觉得有任何突兀,而商家却也没有过多选择。因为用户就在哪儿,商家就必须在哪儿。
而作为未来世界互联网的第一强国,中国怎么可能,不拥有一个,甚至几个互联网底层平台系统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