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的命令和平等的权力
任何管理和组织理论都避不开“权力”和“命令”这两个话题。福列特在构建自己的管理理论体系中,对“权力”和“命令”进行了深刻的阐释,创造性的提出了“共同的命令”和“平等的权力”这两个概念。
一、何为“共同的命令”?
如何让“命令”成为大家“共同的命令”呢?福列特说:“要让命令客观化,遵循情景的规律。”所谓命令的客观化,就是要摆脱人身支配关系,淡化上下级概念,模糊“发号施令者”和“接受命令者”之间的界限,侧重点放在命令本身和目标需求上;命令要遵循情景的规律,则是要求命令的下达要把握时机,要顺势而为,使命令来自于事实和环境,而不是来自于发布者的意志,让接受命令的人感觉这个命令是形势所需。做好这两点,“命令”就可以成为大家为共同利益而奋斗的“共同的命令”。
我们都赞同命令具有强制性,但如果真的强制性去下达命令,过于强调上级和下级,过于强调权威性,那结果就是接受命令的人会出现抗拒和反感,很难实现共同利益的最大化。这种命令就是“专断式命令”。福列特指说:“专断的命令忽视了人类天性之中最基本的因素之一,那就是主宰自己生活的愿望。任何无视人们的自尊和情感的待人处世的方式,将会得到罢工的报复。”为了克服这一点,福列特创造性地提出命令要客观化,要遵循情景规律。
福列特举例说:“一个关于工作安排的命令,调度员就比总经理更有权威。”她还强调:“如果让命令客观化,一方面不会存在专横的权力,另一方面也不会存在放任”。由此出发,福列特号召人们以“命令来自工作,而不是工作来自命令”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在“情景规律”支配下,“上司”和“下属”的角色都有了相应的改变。“一方面,上司应改变武断地发出命令、强迫别人盲目服从的习惯。因为这样做往往会破坏下属的创新精神,打击自主意识,挫伤自尊心。另一方面,对于下属来说,接受命令的最佳态度是理智的调查,提出改革建设的热情,以及礼貌的建议方式。双方需要经常思考的问题,不是如何才能取得对别人的控制,而是人们所有人如何才能取得对环境的控制。”
她举了一个例子:“在一个给工人提供销售培训课的商店,当一位女售货员正在卖一件服装的时候,她想到的不是命令,她只是在按照她所受到的训练来完成自己的工作罢了。想到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只是自己工作的技能技艺,这要比将其视为遵循命令,这两者给工人心理上带来的感觉是非常不一样的。”
最牛的人发布命令会将接受命令的人带入同一个环境,而不是置身事外。这也就是最早的参与式管理思路。
二、何为“平等的权力”
命令是权力的表现形式,所以说福列特强调的“平等的权力”与“共同的命令”一样,也是客观化的和遵循情景的,福列特说:“平等的权力是一种共同前进的权力,一种积极合作而非强迫性的权力。”
福列特说:“权力不能被授予,真正的权力就是实力。”“权威的的基础是知识。”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以理服人、以实力服人,而不是以强权压人。
福列特还认为:“权力—责任—利益三者之间是一种不可分割的合作关系。”“由工作本身,而不是在等级制度中所占据的职位,来决定一个人拥有怎样的职权和多大的职权。”这一点决定了福列特的理论与传统等级制组织的不同。“在这里权威从属于工作、职责,并与工作、职责同在,权力是一个过程,不存在‘最终权力’。”由权力与责任、利益的不可分割性,福列特又推导出权威的过程性,并否定“最终权威”。她说:“在这里,最终的决定是一个相互作用的影响过程的一部分,而这些影响可能是以组织的形式做出的,并且这些相互作用着的影响不断地积聚着力量。一个决定的形成往往是通过一个过程来实现的,这里体现的是职权的累积。”福列特还指出:“正是通过对产生着权力的过程的规律的理解,人们才获得了真正意义上的自由,权力应该被理解为一个自我发展的过程。”由此,福列特完成了从环形心理反应出发、到互动式的权威情景规律、再到相互作用形成权力的理论推演,她的理论在画出了一个漂亮的弧线后形成了一个自洽且近于完美的闭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