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能够对孩子发挥这么大影响力,是因为孩子对归属感的需求,对父母的盲目忠诚。
孩子对父母亲都有非常强的无意识的忠诚,所有的孩子都有非常强烈的归属感的需求,因为没有父母,孩子就没有办法生存。
如果我们比父母幸福快乐,过着比他们富足的生活,我们会感觉不舒服,感觉心有愧疚——这就是我们对父母的忠诚。
只要这种愧疚感还在我们的无意识当中,我们就会一直破坏自己:
如果父母婚姻不幸福,我们就不允许自己比父母有更好的两性关系。
如果父母没有享受过金钱,我们也不会让自己好好享受金钱——如果他们不成功,我们也不允许自己成功。

童年不是从出生到某个特定的年纪,而是到了某个年纪,孩子成长并抛弃孩子气的事。
接纳父母如实的样貌,对父母说“是” ,把对父母的爱从盲目的、忠诚的,转化为光明的、理性的,这也就意味着你真的从小孩成长为大人,与父母和解,与金钱连接。
一旦你能够接受自己在无意识中和父母是多么相像的事实,你就可以凭着意识去选择清理:哪些保留,哪些收进角落,哪些丢弃。
你开始区别自我与父母,改变就已经发生了,你也会拥有给父母完全不同的财务状况。
我们的内在都是有空缺的,因为在我们小的时候,我们没有因为如实的自己而得到爱和尊重,这是一个孩子的基本需求。
我们自身是没有价值的,我们必须要正视自己,我们必须去赢得别人的尊重,赢得别人的爱,这些造成了我们内在的空缺。
为了填补这个空缺,我们用了很多方法。
比如求助其他人。或者用食物去填补;有的人是用性爱,通过不断的更换性伴侣来让自己感觉够好;或者是权利,能够支配更多的人;或者是金钱,不断买东西…
问题在于,没有任何其他东西可以填补这个空缺,唯有自己才能填补这个空缺。
“没错,我并没有看重我自己”,或者“我没有尊重我自己”,所以才会做出这些行为。
我见过很多的人,他们汲汲一生,始终没有办法享受金钱带来的舒适和美好,真相源于他们与父母的纠葛——他们希望以自己的赚钱能力来证明父母眼中自己的价值,他们希望借由金钱的数目来获得父母的认可,等待他们的注定是失望,因为他们的父母自己就没有得到过这些。
我们怎么能要求一个人给出自己没有的东西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