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三岛由纪夫并不是一个我所熟悉的作家,至少没有熟悉到能够写出一篇合格评论的水平。这本纯白装帧的《午后曳航》放在我一堆译林版本的欧美小说中也显得格格不入,也提醒了我有太久没有去看日本的文学作品。但是我觉得和很多同龄人一样,包括比我更年轻的,日本文化影响的比例要远远高过这书架上的表象。作为与中国文化最为接近的一个国家,隔海相望的日本不可否认的向我们输出大量的文化影响,川端康成、大江健三郎还有现在时兴的村上春树(我都要被那本男人女人什么鬼的小说宣传烦死了)是装帧精美的经典读物,手冢治虫、宫崎骏还有大友克洋代表着比迪斯尼更有吸引力的经典动漫文化,更不要说流行的各种亚文化:轻小说,偶像团体,游戏动漫,成人产业…即使作为最严格的民族主义者,你每天所说的每一句话可能许多词语就来自于日本,那是从清朝就已经开始的文化输出,曾被大多数的文化精英视为圭臬:你无法否认日本是一个文化更为发达的国家。
装帧简洁美观自己的日本文学阅读从川端康成开始,虽然已经很久没看,但在一些失眠的夜里辗转反侧的时候有时会想起伊豆的舞女那个怅惘的结局。前段时间简书上也有几个作者写过川端的小说,更是勾起了我对金阁寺的落雪,和服颈后的肌肤还有祭典上盛装男孩的记忆。而关于川端康成物哀美学的评议几乎成了自己美学启蒙的教程。在之后接触日本文化的过程中,无论是之后看过的挪威的森林,还是情书之类的电影,这些文字和影像构成的是空寂的悲哀意象,与川端康成的叙述中描绘的典型日本气质是切合的。
但这种恬淡的悲哀并不是日本文化的全部,包括川端自己的作品,再恬淡的表面下也郁结着浓郁的情感,而这种情感如此剧烈,从而带有毁灭性的色彩。睡美人的故事可能只是一个浅淡的表达,三岛由纪夫的这本午后曳航则用少年的手将表面的肌肤生生切开,露出残酷的部分。
一个向往大海的孤僻少年,一个青年丧夫的貌美寡妇,一个怀抱莫名梦想的健硕海员,三个人构成的故事非常简单,一切顺理成章的发生。但当海员选择放弃自己本来就无谓的荣耀时,少年的梦想世界坍塌了,他无法容忍龙二从一个英雄变成世间最邪恶的生物,父亲,在少年伙伴的帮助下,策划用谋杀恢复龙二的荣耀。三岛由纪夫在写作上的技巧是成熟的,无论是描绘还是铺垫,无论是记叙还是抒情,从文本写作上没有什么可以去挑剔的问题。他通过标准的日式风格推进着情节,然而激烈的冲突让整个故事的色调变得过于浓烈。当戏剧化的剧情接近崩溃的高潮时,他将少年们将龙二骗至行凶地点时比喻成拖船带着轮船曳航,点出了题目。
青少年犯罪事件的残酷性似乎在日本文艺作品中非常常见,关于莉莉周的一切是一个代表性的例子。而在午后曳航地故事中,最后谋杀事件的诱因似乎是少年团体的领头人,但实质上呢?少年登的内心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到这样的结果呢?他在思考的过程中不断强调压抑自己的情感,去冷静分析,这不就是日本社会正常的文化导向么?难道不就是这种表面平静的生活出现裂缝后,才让少年窥探到终极的答案么?人类的情感大体是稳定的,表面上的压抑必定带来内里的波涛汹涌,大人可能还能够在一瞬间理解和接受自己生命的虚妄,但对于敏感而脆弱的少年来说,青春便显得如此残酷。
三岛由纪夫自身的经历也不能不让人感慨。年少成名,深受川端康成的赏识,自身确实才华横溢,仅仅从这篇篇幅不长的小说就能清楚感受到。然而少年成名很容易就将年轻时敏感激烈的性格留在了身上,读完之后才知道他切腹自杀,却也没有丝毫值得惊讶的地方。日本文化崇拜死亡,崇拜极致,就像物哀美学这面镜子的背面一样。只是这镜子前面的残酷光景,真的只是青春一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