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书摘:
投射就是把面具用在别人的身上,这是面具的一种用途。如果对方恰好就是这样的人,或者正在使用这个面具,就叫“识别”;如果对方不是这样的人,使用的不是这个面具,就叫“错觉”;有时候,身边根本没有人,面具又非常强大,就会投射到物体、影子或者空气中,从而产生幻觉。
二、复述:
自己具有一种面具,看待周围人的时候,其实是用自己的内心世界的想法去衡量的。其结果就是,如果周围人和本人一样,有相同的想法和感受,那么,就会接受对方。而如果对方不是这样的人,那么,就是误会和错误的存在。当面具强大的时候,会连自己周围的事物都有影响。
三、注释:
百度一下:投射效应是指将自己的特点归因到其他人身上的倾向。在认知和对他人形成印象时,以为他人也具备与自己相似的特性的现象,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并强加于人,即推己及人的认知障碍。
四、联想:
投射效应简单来说就是在认知他人时,人们总是会不自觉的把自身的意愿强加到别人身上,也就是以己度人的认知障碍。比如,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会以为别人都是善良的;一个经常算计别人的人就会觉得别人也在算计他等等。投射使人们倾向于按照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来知觉他人,而不是按照被观察者的真实情况进行知觉。
作为精神分析的术语,投射效应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投射仅指把自己不接纳的东西外化;广义的投射泛指各种外化,不管自己接纳还是不接纳。
而人格面具认为,所有的人际交往都是面具互动。比如说吧,在实际生活中,你与一个人交往,带着自己的强烈的职业习惯。如果你的职业是医生,那么,在交往过程中,很容易会关心对方的身体健康状况怎么样,甚至在交谈过程中会不自觉的提出来关于健康的问题。如果你是一位老师,那么,在与人相处方面,说话的时候往往空气里都会带着好为人师的习惯,而一位做微商的老板呢,总会无意间寻找商机带着发财梦。这些都是自己的人格面具的投射。
其实呢,说白了,很多时候,所谓的人际交往都是自己在和自己的面具互动。如果对方和自己一样,所用面具相同,那么,对个体来说,无非就是双方皆大欢喜。这也不是两个人之间的事情,而是两个人和自己的另一个面具互动。如果对方不是那样的人,那么,投射出去的面具就成了自己一个人的独角戏,就会有演杂的危险。更可能的是,即使演杂了,做为当事人,还浑然不知呢!
做为一个成熟的个体,在日常生活中,与人相处方面,要尽可能做到自我觉察。感觉到哪些方面是自己的主观想法,哪些方面是客观原因,一定要分清你我,也就是说,尽量不要带着有色眼镜看待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