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下午惯例是文科教研。下午听三节课,三节内容充实的课,三节亮点各异的课,三节课都有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
第一节《狼》的活动设计有三:一讲故事,二析人物,三解主题。思路清晰,活动有度,环环相扣,语言训练扎实。亮点:安排课本剧,情景再现。板书精要,学生活动充分,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到位,“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弛担持刀”等词让学生配合动作,理解文意,揣摩人物形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生成:学生点评到位。最后思想启迪在于面对邪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第二节英语课,有关"what"和"where"知识点的语言训练,听得有点懵,但清晰的教学思路,各种方式的读:纵读横读,同桌互读,问答式对话,听说读的语言训练,形式多样。最后让学生当小记者,调查学生家长的工作和工作地点,最后落实到家长工作的不易和辛苦的感恩教育结束本课。随堂练习,老师书写换成学生书写,并纠错,老师代替书写。语言训练频率高,整体学生参与度高,小组加分激励有效,只可惜学生的英语朗读水平有待提高。听着学生们的朗读,心里总有种怪怪的“抑扬顿挫”的味道。
第三节是政治课《生命是永恒的吗?》老师声音干脆最清晰,用《西游记》中的吃唐僧肉会不会长生不老?导入新课激发学生思考,然后按基础自清学生自主阅读课本圈点知识点,学生回答。老师板书:生命有时尽,生命有接续。两大板块然后按条目依次讲:生命的不易、不可逆、独特、短暂,以妈妈怀宝宝,启发学生体会不易。以电影故事《返老还童》,让学生理解不可逆。以人的指纹让学生感知生命的独特,用撕小纸条的游戏让学生感受到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并让学生在纸条的背面写活动的感言,并展示到下黑板上。在理解这四大特点以后又放了一段视频,在生命的最后一分钟你最想干什么?然后老师随时提出了一个大的人生命题,“人为什么活着?”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这是有关生死的大问题,这一问题也启发了听课的众老师的思考,学生结合课本答的还算不错。但我总感觉学生的感悟不够深刻,最后又进行了随堂检测和制作家谱的作业,课堂环节完整,内容充实。板书也极具艺术美感。寄语学生:要心怀一颗爱心,让自己的生命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整堂课内容多,学生感悟稍浅。
总之,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教师是组织者,引领者。教师的语言精炼,三节课我明显感到了老师们的业务水平明显提高,其实听课也是最大的受益者。反思自己的课堂,有时主观随意性太强,备课不深,导致课堂有时捉襟见肘,课堂反馈不及时,导致知识点训练不到位教无定法,学无止境,三人行必有我师。课堂是训练的课堂,是学生思维碰撞的课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