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作品表现的是这样一段故事:聂政的父亲替韩王铸剑,误了期限,为韩王所杀。 聂政为报父仇,用十年时间,练就一手卓越的琴艺。 韩王召聂政进宫弹琴取乐,聂政乘韩王听琴不备,于琴腹中出其所藏匕首,将韩王刺死。
《史 记》所记与本曲 “情节" 有所不同: 聂政为严仲子收买,刺韩相侠累身亡。无论据何种传说,均属激昂愤慨之声无疑。
现存之 《广陵散》,全曲基调深沉、 粗犷、 质朴而气魄宏大,是当时一首十分杰出的乐曲,也是篇幅最长的古琴曲之一。
全曲共有四十五个乐段, 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包括开指一段,小序三段,大序五段。这一部分以刚劲有力的泛音和带有叙事性的音调开始, 表现聂政的不幸命运与君主的残暴无德。
第二部分包括正声十八段, 是乐曲的主体部分。 着重表现了聂政从怨恨到愤慨的感情发展过程,深刻地刻画了他不畏强暴、宁死不屈、为父报仇的执著。这一部分从“徇物第八” 开始,先在低音区运用按滑音,时松时紧、 顿挫跌宕的节奏,表现一种压抑郁愤的情绪。 然后,逐渐积蓄力量,直到“冲冠第九”“长虹第十”,终于像沉睡的火山,迸发出炽烈的岩浆——以古琴的最强烈的拨剌手法,在一、二弦同音奏出慷慨激昂的音调。 “会光第十六”,则是以泛音与散音高低音区的强烈对比、同音急促的反复与节奏逐步的紧缩,表现出一种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而“投剑第十八”,则运用拂的手法,给人以破竹裂帛般惊心动魄之感。
第三部分包括后序八段,表现对聂政壮烈事迹的歌颂与赞扬。
全曲始终贯穿着两个主题音调的交织起伏和发展变化。 一个是见于 “正声”第二段的 “正声主调”,另一个是先出现在大序尾声的 “乱声主调”。 正声主调多在乐段开始处,突出它的主导作用;乱声主调则多用于乐段的结束,它使各种变化了的曲调归结到一个共同的音调之中,具有标志段落、 统一全曲的作用。综观全曲, “纷披灿烂,戈矛纵横”,愤慨不屈,气势磅礴,风格独特,结构庞大,浩然之气贯注始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