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娃的辛酸,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才知道。因为月月的出生,妈妈从一名职业女性,沦为全职妈妈。说得好听就叫全职妈妈,说得不好听就是家庭主妇,妈妈心里的落差非常大。特别是带娃的路上,孩子一天二十四小时不离身,孩子爸对母女俩无视,加上经济上的窘迫,让妈妈几近崩溃。因此,妈妈希望月月快点长大,好摆脱这种生活状态。
“快快长大”成了妈妈的口头禅。
当月月不好好吃饭的时候,妈妈就鼓励她:“好好吃饭,不挑食,我们才能快快长大哦!”
当月月表现得很好的时候 ,妈妈就表扬她:“月月真懂事,长大了!”
当月月哭闹的时候,妈妈就会呵斥她:“我们是大孩子了,不能哭闹了。”
……
在妈妈不自觉形成的意识里,什么事情都跟长大挂钩。月月也总是很高兴,期盼自己快快长大。
但是有一天,当妈妈再次说出“快快长大”的话来,月月发了很大脾气,还一个劲儿地说:“我不想长大。”
月月突然变样,妈妈听了很难过。哪个孩子不想快快长大呀,这是每个孩子正常的愿望啊,以前她总是期盼长大的,现在怎么变了,这还为什么?妈妈不明白。
妈妈开始分析,会不会是因为自己经常跟孩子说,等她长大了,爸爸妈妈就变老了;还是因为曾对她说过,长大了就要离开父母,独立生活……所以月月希望自己永远也长不大,父母永远年轻,一直陪伴在她身边。
妈妈以为找出了原因 ,以后绝口不提“爸爸妈妈老了”、“离开父母”等话题,月月就会恢复原来的样子。可事实上,一点儿用也没有,月月依然烦感长大,妈妈偶尔说一两次,她便咆哮起来,显得特别委屈。
妈妈惊恐,问题出在哪儿?自己分析的原因不对吗?妈妈绞尽脑汁,认真梳理了自己的教育方式,发现自己犯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错误。
妈妈有意无意地把“长大”,作为评价孩子行为的标准,甚至成为变相批评孩子的借口。孩子吃饭是为了长大,做好事情是为了长大,不哭不闹是为了长大……孩子一切活动都是为“长大”服务的,忽视了活动本身的乐趣和价值。
妈妈意识到,自己平日里的话,在变相地告诉孩子,她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是为了“长大”这个目标而奋斗,“没长大”是不好的。当孩子没达到要求是,便会有挫败感,心底感到不快乐,所以会拒绝长大。
妈妈还犯了一个错误,把自己的愿望强加到月月身上了。妈妈希望月月快快长大,让自己尽早摆脱家庭主妇的境况。可是,这只是妈妈的愿望,不是月月的愿望。
哪个孩子不希望,快乐的时光能够永远停留。童年是最快乐的,只要永远长不大,就会一直快乐下去。
知道自己所犯的错误后,妈妈不再拿“快快长大”当口头禅,也开始理解月月不想长大的想法。不长大就不长大吧,愿你永远是个快乐的孩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