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一部电影、一段路,青春,是后视镜里的世界,留给我们的,只有是越来越远的道别。
那年我唱一路向北,正直年轻。现在我唱一路向北,却只能感叹。现在是毕业季,各种毕业场景泛滥朋友圈,那时我们正直高中,最喜欢周杰伦,老师特意在教室里放了一个录音机,那是用来放英语听力的,被我们拿来听音乐,那时候,是专辑《十一月的肖邦》上市,特意去买了,那个冬天,听着《夜曲》、《黑色毛衣》,有种说不出的温暖。现在再唱,已成回忆,有种失落和伤心的感觉,这些歌曾陪着我们长大,现在也陪着我们成熟,以后会陪着我们老去。
以前看至尊宝,完全以为是无厘头,现在再来看,原来它是这么的经典,这么地戳中泪点,原来,有些歌、有些电影都是给懂它的人听的、看的,不是说,初闻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岁月,就是把杀猪刀,都把我们当猪宰,这过程我们只有嗷嗷叫的份。
很多人高考过后的人,都想着轻松了,而我们呢?并没有觉得轻松,因为富的人想去旅行,穷的人想挣钱,我们大山里的孩子,往往都是想着去打点零工,挣点零花钱,以前我们班就有,当然我也有这样的想法,去找了,没找到,只能乖乖地回家,放牛。不管去到哪里,有家的孩子总会想到回家,因为那是你寻找温暖最好的归宿。
不得不承认,年轻的女生在求职上确实有一定的优势。我们班有些女生去打零工了,给人卖衣服,据说老板很是照顾她,待她很好,每天都很客气,唯一不好的不好的,就是老板为人有点色,总喜欢偷偷地盯着她看。而她作为一个打工者,也只能逆来顺受,因为她惦记着那几百的工资。后来她跟我说起这个事,我就开玩笑跟她说,原来你老板在他的思想里,已经把你意淫N次了。每一个有姿色的女性,都是每一个好色男人的意淫对象,包括路人,哪怕他只见你一面。所以,越是年轻漂亮的,社会对你的包容新越大,潜在的危险也就越多,这个社会至始至终都是男性社会,为什么实行一夫一妻制?归根结底,还是在保护男人,不信?好好想想。
可能很多时候,面对职场的不开心,很多人都是选择沉默的,其实没有那么多的辞职,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是外面的世界很无奈。原来我看电视剧《北京青年》,看到李晨饰演的那个北京公务员的角色辞职得那么潇洒,我由衷地佩服和欣赏,觉得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就该说走就走,可是看到后面,他们几个青年去旅行,他说,其实他辞职,他是有存款的,后来他拿这点钱出来跟人合伙做点生意了。看着这里,我恶心到了,我觉得这部剧我就不追了,怎么是这样得剧情呢?可是,现在想想,真是这么一回事,这才是切合实际的,作品本身源于生活,又回到了生活,情理之中。我现在原谅了我当时的无知,也为当初的年轻气盛而自豪。可能以后的我不会再有年轻时候那样的想法了。
昨天潘总跟我讲述他叔叔被他老婆抛弃了,我问怎么会是女的抛弃男的呢?原来他叔叔是教师,很早的时候,读的是中专,那时候读中专是分工的,说白了就是可以回来当个老师,是有编制的,那时候他叔叔正是青春期荷尔蒙膨胀的时期,那时候师生恋很正常。最典型就是老师也年轻,十七八岁的样子,跟着一个学生在一起了,后来自己供人家读到大学毕业,回来了,找了工作,但是呢?他叔叔现在的工资却没他老婆的高,慢慢地的,老婆嫌弃了,他说估计他叔叔那方面也不行了,走路都是飘飘的,哪来的性福?渐渐的出现了矛盾,各种事情加一起,闹了离婚。其实,男人要想说了算,在某一方面一定要盖过女人。
这使我想起了电影——《无问西东》,里面的那一对平凡的夫妻,王敏佳(章子怡饰)的老师许伯常和师母刘淑芬的故事,那是很多夫妻将会面临的故事,他们用真情的演绎,来诉说社会家庭的共性,就像许伯常说的,为什么很多东西都可以变,而唯独人就不可以变呢?其实,最易变的就是人。
潘总似乎还是站在他叔叔的那边,觉得婶婶怎么可以这样?人要懂得报恩,哪怕你做牛做马都是应该的,要懂得还债,说白了,就是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我说别拿良心去绑架别人,那是别人的家事,你无权干预,也无需过于担心,你永远都是第三方,不是当事人,既然会闹成这样,那是迟早的事,你又何必操心呢?如果给你叔叔再年轻一次,他也会选择你婶婶的,因为那是他这辈子应该有的劫。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就是瞎操心,因为我们压根就帮不到别人什么,我们很多的时间都是浪费在为别人操心的事上,是不是觉得我很自私?你一天抱着这么多的大爱干嘛啊?不累?其实,我们总爱谈论别人的家事,或是幸灾乐祸,或是感同身受,或是闲的蛋疼,真正能做到闲谈莫到他人非的,又有几个?可是,闲着真蛋疼,人,都喜欢热闹。
他走的时候,问了我一句,你信命吗?
我说:信,或是不信,我也不确定。
他说:我不信。
从小我们就喜欢仰望,为什么仰望?因为我们得不到。比如说清华北大,当年我也有上清华北大的希望,只是在高考的时候,不说这个了。没上,也挺好,不然也就不会有这个遗憾了。
当我们毕业的时候,很多的父母并不支持你往北上广深走,不想你在陌生的城市,总想方设法的把孩子留在他们的身边,我们这里属于小地方,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弄个编制当当,因为他们觉得有了编制,有了铁饭碗就等于你有了保障。
很多公务员的父母都想着自己的孩子也是个公务员,我觉得这样的父母是合格的,你得这么想,父母在这个岗位上已经在了几十年了,已经有了很深的关系网了,你考上了,相当于你就可以直接利用这个关系网了,你在这里就是中上层了,而如果你在陌生的城市呢?就是浮萍,就有漂的份,没根。原来关系是可以接力的,就像接力赛,而这样的选手永远都是跑在前面。
每个人的轨迹,看似是有机会改变的。但是弹性都不大,因为无法跳出家庭对一个人约束和束缚,你的选择,跟你父母的眼界有很大关系,哪怕他们什么都不说,什么都不做,但是你的行为总会折射出他们的影子,这就是家庭教育的在孩子成长中潜伏的结果。
我在想,我们的生活轨迹是不是就这样了,过了一定的年纪,就开始自暴自弃了,工作不变了,学历不提升了,凡事都无所谓了,没了追求,没了激情,没了自我,邋遢,懒散,自满,圆滑,种种原来自己不喜欢的样子,正在慢慢地去接受和适应,原来,所谓的改变就是变成你曾经厌恶的样子。
以后,兴许我逢人也会说,如果当年年轻的时候我怎么样,现在就不一样了。那年正青春,我们只顾向前,忘了还有向左向右和向后,或许这一身,太执拗,这一生,从不问西东,只顾一路向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