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9779136/e6d57072fa8dcaba.png)
当“文抄公”,也需要资本
看《念楼小抄》,第一印象就是,原来文章还可以这样写。如此写文章,似乎可以多快好省,不必为凑字发愁了。其文体大致就是引述一两段古诗文,然后续上一段议论文字——用作者自己的话叫做“抄后感”。作者钟叔河这样评价自己的文体:“‘念楼小抄’从文体着眼,这是文人不屑为,学人不肯为的,我却好像很乐于为之。自己没本事写长,也怕看长而论道的文章,这当然是最初的原因;但过眼稍多,便觉得看文亦犹看人,身材长相毕竟不最重要,吸引力还在思想、气质和趣味上。”
《念楼小抄》集合了钟叔河一百四十三篇的短文,这些短文篇幅均在一千字以内,且各自独立成篇,这些短文以前发于报刊专栏,而专栏的名字就叫“念楼小抄”。钟叔河是著名出版家、作家,他最出名的事当属编辑出版周作人、曾国藩的作品了。
在中国现代史上周作人与曾国藩是颇有争议的人物,钟叔河在国内最早主张编辑大型系列图书《周作人作品集》和《曾国藩全集》,他自己曾表示在编辑周作人作品的几十年中曾遭遇过自下而上的告密揭发,也遭遇过自上而下的查证限制,就连周家当初也曾对他有所误解。不过,他还是以过人的胆识,顶着巨大压力,最终完成编辑出版。
为何叫“念楼”呢?因为谐音“廿楼”。钟叔河住在长沙城北一隅的二十楼上,至今其门首挂有“念楼”匾额,出自周作人手笔。
他平日很少下楼,只是读书和写作,楼对于他可谓意义非凡。据说,他所选的古文,本是预备给自己的外孙女儿们读的。可如今课孙的对象早都进了大学,而且没有一个学文的,服务失去了对象。他对于古文今译又无多大兴趣,于是便决定在旧瓶中装一点新酒。
虽说如此写文章大概不必为缺字发愁了,但是想要写出新意,不流于口水,亦绝不轻松。第一,要有深厚的古文功底,自己都读不懂读不通又如何去生发;第二,要有通识,要想纵横古今,谈笑风生,而不似是而非,没有丰富的阅读量作支撑恐怕不行;第三,要有深厚的阅历,人情练达即文章,文章不是纸上谈兵,应与生活不隔,如此才能让读者产生共鸣。
钟叔河大概也深受周作人作品的感染,周作人就喜欢“抄文章”,他经常旁征博引,有时,一篇文章里,没有几句话是自己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9779136/15a86f8e0ce4f021.png)
《念楼小抄》里的文章清新、隽永、灵秀。作者可谓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抄不是目的,所抄文字,只不过是个由头。我们读书读到会心处,或掩卷大笑,或拍案叫绝,或急着找人分享。而欲分享的不只是文字,更有自己妙不可言的会意,或是弦外之音。钟叔河就是读古书拣芝麻,读到有感想之处,发出一段意思出来,为的是以古为鉴。所以,不能光看人家抄书,还需看人家抄书的背后。
为了照顾大多数读者,作者引文时大都直接将古文翻译成白话文。虽然意思还在,但是文字的韵味失去大半,此乃一大缺憾,当然也是无奈之举。我有时写稿也会陷入那种两难境地,直接引用古文,担心不好懂——有的古文,我不看注释也不太懂——但要是引用了古文,再加上翻译,就又太絮叨,并且那可真就有凑字的嫌疑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9779136/a816d062874bc92c.png)
钟叔河引述的那些小品文还真是令我神往,只好以后有时间自己找找引述的那些文字读上一读吧。多读读古文这原本也是钟叔河希望的。他曾说:“汉字很难写,尤其是刀刻甲骨,漆书竹简,不可能像今天用电脑写作,几分钟十几分钟就是一大版。故古文最简约,少废话,这是老祖宗的一项特长,不应该轻易丢掉。”
注,文字来源网络。阅读时间。仅供个人留存阅读品鉴@龙行印象
![](https://img.haomeiwen.com/i9779136/3ea7bbdb4ae72104.png)
![](https://img.haomeiwen.com/i9779136/40665b58ba37abf3.png)
![](https://img.haomeiwen.com/i9779136/cf57cdc8fbbaec7a.png)
![](https://img.haomeiwen.com/i9779136/ea4d4b61e2b1a315.png)
![](https://img.haomeiwen.com/i9779136/1ccc5d6d8d02e5a9.gif)
![](https://img.haomeiwen.com/i9779136/388aa8eea87e2ae3.png)
网友评论